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湖北“新春第一会”把“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作为支点建设的“七大战略”之一。以“一画一书一诗一园一桥”五张文旅金名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荆楚文化影响力,湖北各地正在加快前进的步伐。
绘!这幅美丽的画
上周,在武汉龟山公园樱花栈道,38株福建山樱已呈现绽放姿态,这是武汉开得最早的樱花,玫红色的花瓣铺满了枝头,微微下垂、娇嫩欲滴。游人已经早早来到公园寻春,第一枝梅花吐蕊,第一朵早樱报春……湖北四溢盎然的美景开在枝头,映在“追花人”的脸庞。来自广东的游客高先生开心地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份春天的浪漫与美好,“每年春天我都会来武汉赏樱花,今年樱花早开了一周,我也算是第一批来赴约的人了。”
湖北是一幅热烈明艳四季皆美的油画,春赏樱花杜鹃,夏看荷花斗艳,秋品桂花银杏,冬观红梅傲雪,人在画中游,抬头便是绚烂美景。湖北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彩画,神农架的雪色剧场里,金丝猴家族披着琥珀色斗篷,在琼枝玉树间翻腾起冬日的华尔兹;江豚银灰色的背脊时隐时现,恍若水中跃动的音符;麋鹿群踏着祖先的足迹奔腾,将远古基因里的野性呼唤融入现代保护地的晨曦。这幅徐徐展开的生态长卷里,共谱着生生不息的生态礼赞。
武当山雾锁金顶、恩施大峡谷壁立千仞、神农架林海雪原,长江、汉江、清江交汇相融,755个湖泊镶嵌其中,湖北的山水画卷随四季流转,演绎自然之美。在湖北,“相约春天赏樱花”已经成为世界响亮的IP,神农架、武当山、钟祥明显陵、恩施唐崖土司城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全国第二。
写!这本厚重的书
2月21日上午,在云梦漆木器保护实验室,一件漆木器刚刚完成脱水工作,边发掘边保护、边修复边研究的工作理念,与医学、绘画、文学等多学科跨界联动,让一件木漆器文物从发掘到展陈最快只需要3年时间,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今年是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五十周年,要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才能传下去。
目前,湖北保护完成的简牍占全国出土饱水简牍总量的80%。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参与研发“中国简帛文献综合数字平台”,将出土简牍上的“中国记忆”用数字形式永久保存;孝感云梦加快简牍文化名城建设,策划秦简故事情景剧《一封家书》走进校园,走进景区,引导观众“牍”懂中国。来自广东的魏先生看到睡虎地秦简的主人“喜”穿越时空化身博物馆导游,面对面讲述他的“个人日志”,感到非常震撼,“通过这种生动鲜活的方式让秦简上的文字更加通俗易懂,觉得好像是让历史照进了现实。”
自2024年11月5日以来,云梦县博物馆日均接待游客超过3000人次,团队预约数量从以往的日均5场增加到16场。
湖北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湖北历史遗存丰富,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有熊家冢、盘龙城、屈家岭、龙湾4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64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920处。湖北登记备案的各级各类博物馆200多家,馆藏文物及标本总量250多万件(套),珍贵文物10万件(套)。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荆楚地区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今年,湖北还将持续推动荆楚文化魅力转化为荆楚旅游活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加快建设;长江博物馆、南水北调博物馆等标志性重点项目加力推进;一批文物主题游径和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即将推向市场。
南水北调博物馆项目展陈负责人江进辉向长江云记者介绍,目前建筑主体已经施工完成,本馆的展陈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奇迹为主题,中华民族治水兴水文明为主线,致力于将南水北调博物馆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影响”的科学与技术类大型专题博物馆。
抒!这首激昂的诗
在黄冈黄麻纪念园红秀剧场,在开国大典的背景音乐中,董必武、李先念等红安的先辈们与现场观众时空对话,共叙红安人情怀往事和红安史实,现场观众时而跟着振奋鼓掌,时而潸然泪下。春节期间应观众要求,演出加到每天三场依旧是一票难求。春节期间,红安吸引游客68.02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3.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03%、30.43%,红色血脉与江湖豪情交织,谱写湖北的激昂诗篇。
目前,湖北已创建红色旅游A级景区57家,其中国家级、省级红色纪念设施3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97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可移动革命文物3347件(套)。
在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上,湖北大学文旅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胡芬认为,文旅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文化要场景化、场景要主题化、主题要线路化,把这些旅游景点连点成线、连线成廊,最终实现资源的整合和旅游强省的产业基础和支撑体系。
品!这座丰饶的园
物产与创新共舞,湖北文旅经济迸发活力。这里有茶园,作为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湖北名茶飘香,恩施玉露、宜红工夫茶、英山云雾茶、赤壁青砖茶、武当山茶、宜昌五峰毛尖、襄阳高山茶等茶品牌正在逐步发展壮大,一片片荆楚茶叶正变成富民金芽。
这里有美食庄园,潜江龙虾、宜昌柑橘、鄂西北香菇、京山桥米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武汉热干面、襄阳牛肉面、武昌鱼、沔阳三蒸、孝感米酒等荆楚美食小吃品种丰富。
这里有科技创新产业园,车谷奔驰着200多台无人驾驶出租车;光谷的华工科技智能制造未来产业园内,一台台“高精尖”激光切割设备整齐列阵;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运两年多来,已为300余家企业和高校院所提供普惠算力服务。走进荆楚大地,处处可以感受到涌动的科技创新活力。
看!这座通达的桥
昨天(2月22日),国内外30多家头部文旅企业齐聚武汉,从文旅资源开发到国际客源引流、政策优化等方面,与湖北展开合作,合力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特别是亚太地区游客对三国文化普遍感兴趣,日本新近畿国际旅行社(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志刚在会上提到,三国是一个是非常有魅力的IP,深受日本游客喜爱,将在接下来线路设计中加入一些现在的文创、新的沉浸式的一些旅游元素,让外国游客可以来一场可感可知可消费的文化之旅。
2024年,湖北接待境外团队游客7.48万人次,同比增长320.47%。
从湖北看中国,武汉出发4小时覆盖全国80%重要城市,38座跨江大桥,通江达海,湖北以交通优势架起文旅“黄金桥”。
从湖北看世界,中欧班列辐射40个国家和地区,客货航空直航五大洲。
今年,湖北文旅锚定“打造全国文化创新高地、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培育万亿级文旅支柱产业”三大目标,文旅项目加量加码,力争全年投资超120亿元。湖北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易三平介绍,今年全年计划开工50个重大项目,打造3个世界级知名景区,10个全国文明景区,20个全省著名特色景区,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创新办好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等重大品牌节会,开展美国、老挝、巴基斯坦、港澳等国家与地区文化交流合作,组织赴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扩大“知音湖北”宣传推广,推出跟着演艺、赛事、展会去旅行等系列旅游线路。
从“流量”到“留量”,2025年,湖北文旅以“政府+企业+平台”模式,擦亮“美丽画、厚重书、激昂诗、丰饶园、通达桥”五大IP,推动文旅产业从“物理叠加”迈向“化学反应”。未来,这里不仅是游客的“诗与远方”,更是万亿级经济的增长极、中华文化的国际窗口。
(来源:长江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