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支点”,为什么是湖北?

扭着“赛博秧歌”的人形机器人,成今年春节最强“顶流”。这股“最炫科技风”,也吹到了湖北。

2月5日上午,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10款“楚才”人形机器人在在武汉洪山礼堂组团亮相,各展“绝活”!

目前国内最高最强壮的“劳动者”,拥有国际上目前最低成本、高可靠性刚柔耦合灵巧手的“天问”,在复杂地面如履平地的“神农”……这些最新成果,标志着湖北人形机器人整机历时7个月实现从0到1、从无到有,未来,湖北将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止。就在同一天,湖北“新春第一会”——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成功举行。“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枢纽、打造引领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板”,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冲锋号角已然吹响。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视察湖北时,要求湖北“努力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2024年11月视察湖北时,又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使命任务。从“努力建设”到“加快建成”,不仅仅是表述变化,更重要的是从“殷切期待”变成“现实任务”。

但不变的,是“支点”这个关键定位。身居天元之位,坐落中部之“中”的湖北,为什么是中部“支点”?

01

区位优势“得中独厚”

要谋划湖北之“为”,首先得认清湖北之“位”。明确“身在何处”,才能笃定“走向何方”。

聚居中通衢之势,湖北进入枢纽地位重塑期。

从全国范围看——

湖北东连长三角、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连粤港澳大湾区、北通京津冀,在全国经济地理格局中处于承东联西、南北交流的中心位置。

在国家发展格局中,湖北处于京广轴和长江带两大发展主轴交汇处,是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

从中部区域来看——

湖北处于中部六省的中间位置,东邻安徽,南接湖南、江西,北与河南相邻。从枢纽意义上,湖北正在成为中部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聚地。

2024年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140.6万人次,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02.5万吨,均位居中国中部地区首位。

连接不同经济板块,形成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场规模,在促进区域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北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当好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的支点和撑起中部“牛肚子”的支点。

02

发展能级与质效“节节高”

支点,就是事关战略全局的支撑点、撬动点、制高点、关键点,就是要在区域发展上快于、好于、优于、强于其他地区,更好服务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在全国区域发展布局中,重点区域、中心城市往往承担着“挑大梁”的作用。

那么湖北,扛得住这份重担吗?

6万亿元经济总量,这是最有力的答案。

2020年疫后复苏,2021年复元打平,2022年重回赛道,2023年修复向好,2024年聚势突破,聚能级突破之势,湖北进入跨越赶超关键期。

纵向看——

经济跨越的步伐越来越大,跨越的用时越来越少。从4年新增1万亿元,到2—3年新增1万亿元,不难发现,在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的同时,湖北经济破新万亿的态势蹄疾步稳。

横向看——

全国GDP超过6万亿元的七强省份中,沿海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位,占据四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湖北聚势突破,难能可贵。

向内看——

武汉GDP超过2.1万亿元,主引擎动能澎湃;襄阳、宜昌突破6000亿元,稳居中部非省会城市前列;孝感、荆州、黄冈超过3000亿元,8个全国百强县位次前移。

向外看——

2021年,湖北经济总量重回全国第7位。此后3年,每年都稳居第7位。

这份经济实力,是湖北担当中部“支点”的底气。

此外,从中部来看,湖北用更少的人口,创造了更多的GDP。

2024年,湖北38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研发人员数量、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等22项指标均居中部第一或第二。

2024年湖北GDP增速为5.8%,增速全国第三。也就是说,湖北不仅发展能级在中部较强,还有更高的发展质效。前者是“快于”,后者着眼于“好于”“强于”。

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鄢杰表示:“湖北在整个长江经济带当中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甚至在未来全国空间经济格局的塑造当中,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03

科技创新是最大的“金字招牌”

央视今年的蛇年春晚上,这座追光的“谷”惊艳全国。

而这束光,也昭示了湖北能成为中部“支点”的发展动能主引擎——科技创新。聚创新引领之势,湖北进入内生动力迸发期。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显示,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中部六省中居第一位,全国排名第八。创新正在成为湖北最突出的优势、最闪亮的名片。

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中部六省中唯一一个入选全国前10名的高新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崛起,为湖北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引擎。

聚产业图强之势,湖北进入转型升级突破期。2024年,湖北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万亿级,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51020”现代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0%、中部第一,算力网络运载力全国第三、中部第一。传统产业“活”起来、新兴产业“强”起来、未来产业“立”起来,湖北的发展后劲不可小觑。

04

项目支撑“很扎实”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同样,在经济发展的广阔舞台上,“支撑”是经济大厦稳固与繁荣的基础。

湖北经济的强劲脉搏在重大项目中跳动。今年一季度,湖北集中开工2546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1.5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69亿元。这些项目中,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占比达九成,显示出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劲势头。

2025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湖北将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6万个,投资增长7%左右。

重大项目对经济回升向好有压舱顶梁作用。一个牵引性强的项目,往往能带来一条产业链、一个产业集群,有着“一子落、满盘活”的效应,是筑牢经济底盘的“发展支撑”。

聚正气充盈之势,湖北进入干事创业黄金期。在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的一个个项目一线,锻造出了一批干事创业生力军,全省上下精诚团结,干部队伍斗志昂扬,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团结奋斗、担当作为成为湖北的显著标识和鲜明底色。荆楚大地政通人和,支点建设的强大气场和磅礴力量皆来源于此。

加快建成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一以贯之的战略定位,是湖北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脉相承的战略任务,是湖北必须一抓到底的战略机遇。如今的湖北,正在把多年积累的区位交通、科技创新等比较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胜势。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