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看!他们为通车全力冲刺

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成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加快形成高铁环线,打造三大都市圈“一小时”出行圈。

春节期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襄荆高铁建设工地、沿江高铁大别山隧道、沿江高铁宜昌北站装修现场,了解到建设者为抢抓工期连轴转:襄阳至荆门高铁加紧施工高铁铺轨前最后一道工序——无砟轨道施工;沿江高铁大别山隧道斜井,30余人留守施工,冲刺最后100多米;近百名施工人员奋战装修工地,只为早日让沿江高铁宜昌北站穿上“新衣”。

襄荆高铁无砟轨道盖上保暖“棉被”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尤昆

襄阳至荆门高铁建设现场,建设者春节“不打烊”,加紧施工高铁铺轨前最后一道工序——无砟轨道施工。

1月31日,正月初三,汽车在荆门市东宝区圣境山里绕行,半山腰间出现两个隧道洞口,中间是一座桥梁——这便是九渡港河特大桥。该桥无砟轨道施工现场,巨大的龙门吊运送着模板和钢筋,十余米高的混凝土泵车,在一阵阵有节奏的泵送声中,将混凝土徐徐送入模板内,工人手持振动棒紧张作业。

1月31日,襄荆高铁无砟轨道施工现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摄)

一名年轻人戴上安全帽,跨过轨道模板,来回用卷尺测量钢筋间距,检查预埋件质量。“无砟轨道由底座板、隔离层和混凝土道床板等组成,是高铁安全运行的底盘,施工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中铁十五局项目技术员许雷雷介绍。这个春节,项目部有三四百人坚守岗位。

按规定,无砟轨道施工的混凝土入模温度、养护温度在15摄氏度左右,冬季施工难度较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在恒温“保温大棚”内,几台暖风机轰鸣,十多名建设者弯着腰,熟练地手持器具对混凝土进行收面(打磨平整度),并覆盖薄膜保温。在14天的养生期内,数公里的无砟轨道在“空调房”里盖棉被保暖。

混凝土浇筑精度高,是另一难点。为确保无砟轨道内实外美,建设者精雕细琢每一道工序,将浇筑轨道精调的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你看,如此平整的镜面,蚂蚁都可以在上面溜冰了。”许雷雷笑着在混凝土表面立上一枚硬币,站立不倒。

这背后,是中铁十五局项目部建设者的默默付出和奉献。项目负责人杨立讲起了许雷雷这位“00后”的故事:他是安徽淮北人,本来准备回老家过春节,但5个无砟道床的工点不能停工,于是他主动要求留下来。“这是我首次在工地上过年,说不想家肯定是假的,但能留下来锻炼,为湖北高铁建设出力,感到挺自豪。”24岁的许雷雷对记者说。

杨立介绍,春节期间实行两班倒工作制,只为早日把襄荆高铁建成,项目全线计划施工无砟轨道近24公里,目前已完成6公里多。

襄荆高铁全长116.23公里,桥隧比84.7%,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正冲刺今年建成,届时襄阳和荆门间将实现1小时通达,对构建湖北高铁2小时生活圈、完善沿江高铁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掘进隧道斜井最后百米

1月31日,测量员张林和安春霖在大别山隧道斜井内测量围岩沉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通讯员 王永臣

1月31日中午,麻城市三河口镇,汽车沿着3公里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抵达张广河村禾叶山。沪渝蓉高铁(又称“沿江高铁”)大别山隧道禾叶山斜井出现在半山腰。

“斜井已经挖掘了1463米,我们正在冲刺最后100多米,争取早日转入正洞施工。”中铁十八局沪渝蓉高铁合武段1标一分部书记赵迪介绍,春节期间,部分工人回家过年,但还有30余人留守施工。

全长14.6公里的大别山隧道横跨湖北、安徽两省,是沪渝蓉高铁合武段最长的隧道和控制性工程。

大别山重峦叠嶂、地质复杂,在这里建造隧道难度大。“隧道分别从湖北、安徽两个方向对打,我们负责的8000米,由湖北往安徽方向打。因工期紧,任务重,打一个斜井进入正洞,多增加一个工作面,可以提升隧道施工效率。”洞内,赵迪边走边解释,全长1600多米的禾叶山斜井垂直于正洞,由上往下打,落差一百多米。

汽车在洞内缓慢行驶,洞内的温度也越来越高,水量也越来越大,水流最终在掌子面处汇成一个1米多深的水坑。“洞内的水量比我们预计的要小,但一个小时要涨水10厘米,我们每隔半个小时就要抽一次水,避免水位过高。”赵迪介绍,目前,斜井以一天10米的速度掘进,预计2月中旬就可以抵达正洞,开始正洞施工。

斜井施工过程中,需时刻观测围岩的沉降情况。“很想回家,但是春节期间离不开人,等节后再补假回家跟家人团聚。”测量员张林是云南省大理市人,他摆好全站仪,轻点屏幕,确定好测量坐标点,随即将激光对准洞顶、洞壁的三个反光观测标。“拱顶的海拔高度是304.58米,洞壁两个观测点的距离为7.98米,沉降没有变化。”张林边操作边说,来自辽宁省辽阳市的安春霖则认真地记录。这是两个人在项目部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他们每天要对斜井进行一到两次的沉降数据测量。

现场,除了人工施工外,斜井还配备了监测机器人,实时查看掌子面状态及有毒有害气体等情况,如发现异常,机器人会一键报警,并将影像传输到信息室。

赵迪介绍,在岗的30余人来自天南地北,大多数自2024年1月到项目后,就一直没回过家。“正月初八前后,其他工人也会全部复工,工期会进一步提速。”赵迪表示,为加快大别山隧道主线施工,项目部配备了三臂凿岩台车、锚注一体机等机械设备。目前,正洞已掘进200多米,以每天6米多的速度掘进。

我为宜昌北站站房穿“新衣”

1月31日,宜昌北站,工人们正在安装幕墙。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祎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祎

通讯员 王坤

春节假期,沿江高铁宜昌北站建设不停工。近百名施工人员留守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为这座9台20线的特大型站房装修。

滑聪,28岁,山西人,现任中铁建工集团宜昌北站项目部技术部部长,今年是他第一次在宜昌北站过春节。

眼下,站房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滑聪和近百名工友留守的目的是加快宜昌北站装修进度,确保宜昌北站与沿江高铁武宜段一同在上半年迈入静态验收。

“装修就如同给站房穿新衣。”滑聪说,宜昌北站主站房面积7.99万平方米,装修面积预计超过20万平方米。这么大面积的装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月3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与滑聪一起来到建设中的宜昌北站。从空中看,宜昌北站的站房型式为线侧+高架候车站型,建筑造型似“三峡大坝”。

工人们在臂车的帮助下,爬至30米高的房顶,安装白色板材。装修主要包括室内墙面铝板安装、吊顶、地面石材铺装及外立面玻璃幕墙安装。每天,滑聪要从早上七点半忙到晚上七点半。

“焊接、打磨、安装,这些工作需要细心。幕墙安装工人一天两班倒,要在30米左右的高空工作近9小时。”滑聪比画着告诉记者,为了更美观的效果,班组还使用测厚仪、弧形靠尺、灯光照射来观察平整度。

走进候车大厅内,东西两侧20根钢柱巍然耸立,偌大的候车大厅有4—5个足球场大。60余名工人身着工服,分散在不同的角落,有的在贴瓷砖,有的进行局部焊接。

滑聪介绍,站房整体外装将全面涂抹防火涂料。同时,该站从设计上考虑了候车大厅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然光。

走进职工生活区,大红灯笼和喜庆对联映入眼帘。

除夕夜,滑聪和工友们在工地上一起包饺子、看春晚,还和父母通电话、报平安。

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是全线首个开工项目,将于今年通车。届时,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将实现彼此1小时左右通达。

(来源:江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