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长征路上|哈达铺: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

【导语】因为哈达铺邮政代办所里的一张大公报,红军找到了北上落脚点。在当时通讯条件非常差的情况下,哈达铺这个小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报纸呢?这就不得不提哈达铺的另一历史功绩——长征路上的“加油站”。

【导语】因为哈达铺邮政代办所里的一张大公报,红军找到了北上落脚点。在当时通讯条件非常差的情况下,哈达铺这个小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报纸呢?这就不得不提哈达铺的另一历史功绩——长征路上的“加油站”。

【正文】哈达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西北部。镇上最热闹的就是这条1200米长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街道有7处红军长征旧址,赭红色的墙壁上,当年留下的宣传标语还依稀可见;街道中段,这个并不起眼的邮政代办所就是当年发现《大公报》的地方,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街道尽头的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里,游客正在触摸历史,收获感动。

【正文】66岁的王丽霞四年前就来过一趟哈达铺,今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她又召集了11个好姐妹故地重游。

【同期声】游客王丽霞:是从北京来的,一定要来看一看哈达铺,很小的时候在我们心里就知道有这个地方。(我看您讲到这段有点泛着泪花)是的,因为红军后来到了陕北,我在陕北插队。我们也是八路军的后代,所以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红军的历史,是非常有这种情结的。

【正文】人们对哈达铺的情结,源于它在长征路上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不只是万里长征的转折点,更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当时,哈达铺被称为“小岷县”,这里是周围各地通商的口岸,有两三千居民,也是红军北上、出川入甘的唯一交通枢纽。这也就是小小哈达铺能够汇聚大量报刊的原因。

【同期声】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资料征集研究科科长 赵王李:中央红军刚从雪山、草地、藏区走过来,几乎是陷入了十分苦难的境地,弹尽粮绝。当时的哈达铺是一个非常富庶繁华的地方,有名有姓的商号就有二十三家之多,红军到这个地方之后物资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正文】当时哈达铺的物价低廉,5块大洋可买一头肥猪,2块大洋能买一只肥羊,2毛大洋能买一只鸡、20多个鸡蛋。这下,红军终于吃上了饱饭,并把驻地周围的群众也请来一起会餐。

【同期声】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资料征集研究科科长 赵王李:当天下午红军总政治部提出了一个口号,就是大家要吃得好,以连作为一个伙食单位举办会餐,那么一个伙食单位还邀请了当地的老百姓来做客,大家都是其乐融融,军民鱼水,相互之间是非常融洽,谈笑风生,那样亲和那样和谐的一种场面。

【正文】从1935年9月18日占领哈达铺到9月23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在哈达铺仅仅呆了5天。在这短暂的5天里,党中央进行了著名的“哈达铺整编”,给红军将士从体力上、生活上、物质上、精神上和部队编制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加油”与调整。

【同期声】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资料征集研究科科长 赵王李:把红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那么为什么要这样改编呢?就是红军从长征一路走过来到哈达铺人数还不到七千人,原来的编制是非常臃肿,作战灵活性比较小,不便于统一指挥。改编成抗日陕甘支队,便于灵活机动地统一管理统一行动。

【正文】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耳畔仿佛依然回响着肖华将军的著名诗篇“红军越岷山,哈达大整编。万里云和月,精兵存六千。导师指陕北,军行道花妍。革命靠路线,红星飞满天。”至此,距离长征胜利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还有什么红色故事呢?请继续关注“丰碑·长征路上”。

(作者:云上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