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除夕。晚上7点,夜幕降临,武汉路被灯火装点,露出新春的喜意。万家团圆的日子里,街上略显冷清。
而在市中心医院内,1号手术室的无影灯下,一场显微镜下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正在紧张进行中。
“患者是下午3点多送来的,情况比较紧急。这个手术属于神经外科四级手术,是神经外科级别最高的手术之一,我们非常重视,十余名医护人员坚守在岗位上。”手术麻醉科主任贺桂文告诉记者,不含这一台手术,除夕当天该院已经进行了10台急诊手术和3台平诊手术。
“我和妻子都是医生,除夕夜全家人很难团聚。”贺桂文是黄冈市团风县人,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已经好几年没回老家过年了。
刚刚运送了一批医疗设备的手术室护士长叶婷匆忙回到值班室。她从当天中午12点上班,一直忙到现在都来不及吃晚饭。今年42岁的叶婷已在医疗一线工作19年,在她的记忆里,除夕夜能回家吃团年饭、看春晚直播的年头屈指可数。“我们科室越是过年过节越忙,春节前一个礼拜,急诊手术量就是平时的三四倍。不少同事由于家住得远,经常会在值班室将就一晚。”叶婷说。
“血压正常、血氧正常、心率正常……”晚上8点多,记者来到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病区。在被称为“生命最后一道防线”的ICU,春节更意味着坚守与忙碌、责任与使命。换上防护服,记者跟随重症医学科主任冯辉斌的脚步,来到一个独立病床旁。一位病人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管子,床旁环绕着精密的监测设备,屏幕上的数据持续波动。“患者才30岁出头,是前几天患暴发性心肌炎住进来的。”冯辉斌仔细检查了患者的各项指标,告诉记者患者刚来时情况非常差,经过连日治疗,病情终于在除夕这天稳定下来。
“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有时候黄金救治时间非常短,就那么几分钟。这次又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年轻的生命,这就是大家坚守工作的意义!”冯辉斌说,春节也是ICU压力最大的时候,仅除夕当天,该科室新收治3名危重病人,包含脑干出血、重症感染、中毒等病例。
据了解,春节期间,市中心医院准备了充分的人力物力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针对突发事件和外院患者,该院成立了由10名资深医生、护士组成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分队,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
晚上9点多,记者来到此行的最后一站,也是该院的“前沿阵地”——急诊科。
“李医生,今年除夕又是您值班。”步入灯火通明的急诊室,记者认出一位老朋友。
眼前忙碌的身影是该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李彬,他连续几年除夕夜奋战在急诊室。李彬手上的活儿和脚步一刻不曾停下,为了不影响急诊科正常工作,记者选择在一旁观望。
“止痛药不要当饭吃啊,痛得厉害再吃,一颗间隔8小时。”一名患者已走出急诊室很远,李彬从急诊室冲出去再三叮嘱她。“还想吐吗?”“肚子还痛不痛?”“药怎么打这么慢?”……随着就诊高峰的到来,急诊室内医护人员更加忙碌起来。他们来回巡视患者、配制药液、抽血、输液等,脚下的步伐不自觉加快了许多。
晚上10点,急诊科的患者少了些,科室内逐渐安静下来。“不好意思啊,我们急诊科确实太忙了。”李彬告诉记者,春节前后,因饮食不当、过度饮酒、意外受伤等情况,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消化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除夕当天已经收治了七八十名患者,科室安排了充足的医护人员,全力保障急救工作顺利进行,“急诊科的年夜饭和平时一样,需要抽空轮流去吃。这里的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除夕不在家过年,会有遗憾吗?”记者问道。
“遗憾肯定有一点,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在这个阖家欢乐的时刻,就更要坚守下去。”李彬说。这时,门外救护车的鸣笛声响起,李彬和同事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
夜深了,蛇年春晚在《难忘今宵》的歌声中落幕。坚守在医院的白衣天使们,为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又“守了一岁”。
来源:黄石市中心医院
通讯员:刘佳 余立飞 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