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湖北·黄石篇⑥ | 西塞山下“钢的城”

滔滔长江水,奔腾不息;巍巍西塞山,屹立中流。

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因山得名、临江而立、依钢而兴,辖区总面积112.47平方公里,总人口23.5万人。

这里山川秀丽、风光旖旎。九十里黄荆山似蟠龙雄踞、横亘全境,二十公里长江岸线如襟带环抱、四季斑斓,磁湖、夏浴湖碧波荡漾、依偎其中。来这里,可随刘禹锡登北望亭怀古、伴猗玗子往飞云洞问道,可邀张志和、苏东坡去新港村赏荷、到夏浴湖品蟹,与古人一起沉浸式体验“西塞山前白鹭飞,遇见青绿不须归”的诗画意韵。

西塞神舟会

这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境内石龙头旧石器遗址距今28.4万年。道士洑古镇在唐朝时就有“长街十里”,自明朝万历至新中国成立后,史载先后6次在这里发掘出大批金银钱窖,古钱币数量之多、品类之全为国内罕见,足证古镇昔日繁华。当地端午节俗“西塞神舟会”,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是兴业宝地、发展沃土。诞生了我国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华中地区最早、时称“远东第一”的水泥企业——湖北华记水泥厂,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素有“钢铁摇篮”“水泥故里”“煤炭基地”的美誉。1953年,开国领袖毛泽东视察大冶钢厂,寄予“办大办好”的殷切希望。今天,西塞山区已成为全国第二大特钢产业集聚地,本土企业振华化学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铬盐生产企业。

山河锦绣,华章日新,西塞山区从历史深处走来,向更高更远处阔步迈进。区第五次党代会吹响了加快建成现代化特钢之城的奋进号角,全区上下坚持工业强区,全面融合发展,奋力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重要支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特钢产业更强。大冶特钢从新中国“特钢长子”、到全球特钢产业领跑者,助力“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潜海、“北斗”升空、“鲲龙”腾飞、国产“金刚钻”挺进“地下珠峰”,不断实现新超越新突破。三年来,全区规模以上特钢企业从31家增至46家,特钢产业链从新材料生产向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延伸,2021年获批国家火炬特钢特色产业基地,2024年入选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

磁湖社区口袋公园

城市面貌更新。以老旧小区改造、危旧房改造为重点推进城市更新,全区2000年前建成的146个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改造,改造零散危旧房1700多户,累计改造面积380多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5万户13.1万人。“口袋公园”让居民开门见景,新增车位让老司机展开愁眉,电梯加装让幸福“一键直达”,小区组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实现全覆盖……城市建设“面子”更靓、“里子”更实。牧羊湖小区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夏浴湖

生态环境更好。以落实长江大保护为牵引,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长江国控西塞山段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西塞残雪”让江上往来人啧啧称奇,“翡翠湖”上白鹭与游客悠闲嬉戏,夏浴湖蝶变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张志和桃花节”“新港荷花节”“河口螃蟹节”……一年比一年火爆。每逢节假日,景区景点一票难求,山巅湖畔游人如织,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不断增强。

民生福祉更暖。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每年接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区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超过70%。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社会救助“三先两早”服务机制入选“全省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城区”。暖心守护“一老一小”,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2所,新增学位6000余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食堂建设提质扩面,智慧养老平台为老年朋友提供定制化养老服务,八泉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平安根基更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区、镇(街)、社区(村)三级综治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揽子化解。扎实践行共同缔造,打造“平安管家”队伍280多支,建立“左邻右里”协商议事阵地111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进一步夯实。2021、2022年先后获评首届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平安湖北建设示范县,2023年区委政法委荣获“全国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

大江流日夜,极目楚天舒。西塞山区步履铿锵,踏歌前行,在荆楚大地上铺展出现代化特钢之城的恢宏画卷。

(来源:中国网、黄石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