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空间瞧见城市活力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杨泗港国博大道立交桥下,一群追风少年脚踩滑轮,你追我赶;鹦鹉洲长江大桥下,草木环绕,享受江风拂面的惬意;动物园路桥下街角游园,丰富的绿植、充满童趣的卡通雕像,让游人不禁驻足流连……武汉作为一座江湖之城,数百座大小桥梁纵横交错,经过近些年“一桥一策”的改造提升,许多桥下空间成为市民乐享生活的城市空间。
桥下空间,一度是城市治理的短板所在。这些“边角料”过去是公交场站、临时停车、环卫仓储的主要场地,很多被闲置荒废。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市民在家门口找不到合适的休闲、健身场地。随着城市空间治理迈向精细化,桥下空间正在被点亮、激活,成为一处处充满艺术、运动和生活气息的新空间,让桥下的空间不仅仅是道路设施“闲置”的一部分。
高架桥下的公共空间,也是蕴藏活力的城市资源,改造行动正在各大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重庆市万州区万安大桥南桥头下的桥墩和栏杆上,一幅幅涂鸦栩栩如生,成了不少年轻人打卡拍照的网红地标。四川永丰立交桥下的芃丁花园里,花、树、水、桥共同构成充满自然之美的桃源之景。广东广深沿江高速桥下有一条绿道蜿蜒穿梭在山海间,人们可以沉浸式体验“山海相连,城在景中”的自然馈赠。四川成都人民南路立交桥下的老成都民俗公园,诸多艺术铜像生动再现了老成都市民生活。由服务功能、文化节点、城市记忆与现代景观等融汇而成的细腻笔墨,将往日无人问津之地,打造成游览休憩的“金角银边”。
桥上车水马龙、热闹繁华,涌动着奔腾发展的气息;桥下走走停停、安静闲适,展现出悠然自得的韵味。“快”与“慢”之间,诠释着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之道。桥下空间改造并非简单的装饰美化,而是要在有限空间里提升其综合功能,让闲置空间成为有用的公众空间。桥下空间利用好了,也可以变成一个经济增长点。如日本东京在中目黑高架桥下打造出各种创意店铺,打造出新生活文化圈,为区域带来了经济活力。
1987年,国内首座城市高架桥在广州拔地而起。30多年来,成千上万座高架桥已成为我国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市民在城市里每一次不期而遇的“小美好”,都烙印着这座城市不拘于现状的改变与突破,体现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人文关怀和城市温度。激发桥下空间的潜力,还要因地制宜,从每座桥梁周边区域建设和市民需求出发,让每一处焕发生机的活力空间,都能凸显独特价值、彰显鲜明特色。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