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蹲点贫困村|泉口村涌出“致富泉”的三部曲

云上黄石报道(记者 万金光 熊斌 通讯员 黄浩)阳新县洋港镇泉口村位于阳新县南大门,全村共有356户村民,其中贫困户58户,近年来,村里利用闲置土地发展花菇生态种植产业,村民脱贫致富找到了新路子。

我们来到洋港镇泉口村时,村民们正在花菇种植大棚里采摘成熟的花菇,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村民的脸上。

洋港镇泉口村村民 陈迪华:我们两个现在(承包)一亩地,老板给了我一万五,300块钱一亩,总共这段时间只有3个月,每个月不就5000吗。

过去,泉口村计划通过发展村办企业帮助贫困户脱贫,由于近几年经济下行等原因,发展村办企业的计划搁浅,厂房只能闲置起来。为了帮助村民脱贫,村干部想了不少办法。

洋港镇泉口村支部书记 陈迪强:只有改变那个思路,做不成工业就做农业,走那个生态农业这条路,以后我们号召全村党员干部,出去考察,到那个随州搞那个香菇种植。

从2013年到2015年,泉口村套用随州模式种植香菇,因为技术不过关,水土不服,出产的香菇品质不好,卖不出好价钱,村民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不少钱,村民们泄了气,都不愿意干。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陈迪强遇到了浙江省丽水市老板马军伟。

浙江丽水老板 马君伟:我们是以前跟这个村长支书,有一股缘分,以前他们早三年前就做这个(棒子)就是这个香菇,然后他们那个销售呢,有一点困难,找不到出路,然后在九江那个市场碰到我们了,后来就联系在一起,我看他们两个也有很大决心做这个事情,我们就后来就过来这里投资,大棚就7万多块钱一亩地,(现在)总共就是(投资了)八至九百万。

2016年5月,洋港镇泉口村花菇种植专业合作社与马君伟等6名投资者合资成立了“湖北省泉口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120亩种植基地大棚,种植360万个花菇菌棒,泉口村以花菇种植基地为中心发展种植产业,带动泉口村贫困户和周边劳动力就业、创业。

洋港镇泉口村支部书记 陈迪强:这里有50至60个人(贫困户),最高峰的时候有两百多劳动力在这边做事,周边十几个村在这做事的,就这个基地周边(就业)的那几个贫困户,一年他就脱贫了。

泉口村村民柯愈银因为身体残疾年龄偏大,无法外出务工,生活困难。泉口村成立花菇种植基地后,他承包了一亩花菇地种植生产。

洋港镇泉口村村民 柯愈银:我今年54岁了,原来是在家里干农活。(现在)在家一年搞了两三万块钱,一个月可以搞这个3000块钱左右,3200(工资)。我(还)投资(入股)几千块钱,一年股份也能分得到几千块钱。

老板出技术,出资金,村里出劳力。现在,花菇品质越来越好,生产供不应求,远销往东南亚,泉口村公司+基地+农户的花菇种植运作模式取得了初步成功。陈迪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花菇收购价最好时达到每斤10元以上,按照最低价每斤5元计算,种植期6个月,每个菌棒可以产1.5—1.8斤,扣除菌棒的成本,如果每个农民种1到2亩,半年的纯收入就能达到10到20万元。

洋港镇泉口村支部书记 陈迪强:原来扶贫就是靠他靠国家一年每个人口给那个几百块钱,有些给得多的一年给得了千把块钱。说句实话,靠政府那点钱那是远远脱不了贫的,说句实话只能用他们自身的能力,用他们自己的双手参与那个发展这个产业,用那个产业来带动他们才能脱贫。

泉口村找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真正让泉口村涌出了“致富泉”。

泉口村办企业计划搁浅,套用随州模式种植香菇,因为技术不过关,水土不服,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不少钱,村民们泄了气,但村支部没有放弃,找到了浙江丽水老板马君伟,重新开展花菇种植,如今花菇品质好价钱高,村民富了。在我们采访结束时,江西一考察团来泉口村学习香菇种植经验。泉口村脱贫致富的三部曲,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精准扶贫如同种植香菇一样,同样发展同一产业,有技术问题,也有水土问题,只有因人因地施策,才能找准适合自己的项目方法,才会不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责任编辑:刘会芳

 

(作者:云上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