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中心医院“学科行”系列报道●胸心血管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被誉为心胸“守护神”,他们的“战场”在毫厘之间,为患者架起生命桥梁。
作为湖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黄石市中心医院胸心血管外科积极构建“普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血管外科”三位一体的学科布局,从传统开胸手术到机器人微创手术,从危急重症救治到全周期健康服务,以其精湛的医疗技术、前沿的学科布局和温暖的人文关怀,致力于为患者构筑起坚实的生命防线。
微创手术引领诊疗范式新变革
3月12日上午,在市中心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住院病房内,患者卢先生正准备做出院前最后的检查。此前,卢先生在体检中发现患有主动脉瘤,病情较重,于是在市中心医院接受了主动脉介入治疗。
主动脉瘤就像人体里的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以往传统的手术方式只能通过开胸来替换血管,而此次采取的是一种微创方式,技术上相较于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市中心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徐亚欢介绍,根据科室当下掌握的技术,采取微创手术的方式,从患者腹股沟处开大约两三公分的手术切口,在介入下植入支架,把瘤体进行隔绝,使血液从支架内流通,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去年12月6日,市中心医院腔镜手术机器人开机仪式活动在黄金山院区举行,标志着我市首台手术机器人落户黄金山院区,黄石地区微创手术迈入机器人时代。
“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较小的切口进行手术,医生在操作上更为便捷,相较于传统的开胸手术,是一次跨越式提升。”市中心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严杰说。
对于难以到达的身体部位,机器人手臂可以在狭窄的空间内灵活操作,在长时间手术中,机器人手臂可以减少手部颤抖,提供3D视野,使医生能够保持稳定操作,看到清晰的手术区域,一定程度上提升手术效率。
近年来,在市政府牵头下,市中心医院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成立董念国专家工作站,促进学术交流与技术提升,推动科室医疗水平的发展。
科室在原有传统手术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替换术、主动脉夹层介入及手术治疗术、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等微创手术方式,借助专家工作站较强的综合实力提升自身能力,从而惠及黄石地区群众,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权威专家、先进技术的诊疗。
协同发展打造区域诊疗新高地
市中心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始建于1975年,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学科建设方面成果显著。
2023年在市中心医院黄金山院区开设科室后,该科室正式形成了“一院两区”的布局。
其中,胸心血管外科Ⅰ病区在中心院区,开放床位39张,包括8张重症监护病床,主要负责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以及疑难复杂手术的开展,配备有体外循环机、呼吸机、血气分析仪、床边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监测仪、远程心电监测仪等先进仪器设备。
胸心血管外科II病区设在黄金山院区,开放床位40张,包括3间VIP套房,整体环境舒适,主要负责常规的胸心外科手术。
“尽管II病区设立时间不长,但得益于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诊疗环境,以及引进先进的机器人手术设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就诊体验。”
严杰介绍,除了有强大的硬件设施做支撑外,科室还在黄金山院区开设了“水果病房”,将香气扑鼻的苹果、圆润饱满的橙子、鲜嫩多汁的荔枝、清甜可口的西瓜等水果图片贴于病房门上,不仅为病房增添了色彩与活力,还缓解患者就医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暖心服务助力患者顺心康复
“特别感谢医生和护士这段时间的照顾,让我能顺利出院。”3月12日,即将出院的患者卢先生向市中心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医生、护士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现场,市中心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护士长张晚艳为卢先生以及他女儿详细讲解了“带药管家”小程序的使用方法。
据张晚艳介绍,该科室推出的“带药管家”小程序,能够帮助患者将自己的自备药及出院带药的药品厂家、规格、剂量、用药计划添加至患者手机端,自动生成可视化服药进度条。
点击进去还可以看到用药频次、时间,程序同步标注每种药品的有效期,并提前预警临期药品,患者家属可同步添加共同管理,形成“家庭监督+智能提醒”双保险。
今年,中心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整合患者服务平台和患者服务举措,推出“云端健康守护”患者出院服务新模式。
该模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打造“智能提醒+云端科普+主动随访”三位一体服务链,通过推出“带药管家”小程序服务、在公众号发布医疗科普知识、建立分级随访机制等方式,推动人文关怀从病房延伸至家庭,为出院患者提供有温度、可持续的全周期健康服务,实现“出院不离管,关怀永相伴”。
从一纸出院小结到智能用药管家,从单向宣教到双向互动,市中心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护理团队秉持“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用科技赋能护理服务,以真诚传递护理温度,让出院患者的康复之路有专业指导、有真情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