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写小说  笔耕不辍圆梦想

 

云上黄石报道(记者 叶登辉)有这么一位老人,醉心文学创作,想用作品为中国共产党献礼,让革命精神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他的心里又装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一起去看看。

一盏檀香,一个简陋的书桌,当记者拜访西塞山区八泉社区居民吴文佳的时候,他正伏在满是信纸的桌前奋笔疾书。

标准的a4纸,工整的小楷,吴文佳告诉记者他正在创作的是一部叫做《黄石1931——1939》的长篇电视文学剧本,主要讲诉的是黄石地区在那个红色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与侵略者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

市民吴文佳说:身为黄石人,把这一段历史要真实的反映下来,把这些先辈为了国家的事情,把他们的精神要让他们传承下去。

用文学作品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是吴文佳老人创作的信念和动力。不过,作品里既然谈到了历史,那可马虎不得。吴文佳说,退休后他走访了全国各地无数的革命陈列馆,图书馆,烈士陵园,积累史料。他的书房中更是有不少相关书籍。

市民吴文佳说:前头和后天接不上的时候,就到这边来查,写这个东西是个很费脑筋的事情。

下笔前先得打好腹稿,写作的过程中也需要逐字逐句的推敲,吴文佳为了考证方便,手边的沙发上,堆放着不少书籍,报纸,以便随时翻阅。他正在创作的这段,是关于发生在大冶地区的一场革命。

市民吴文佳说:这段写的就是19381021号,南山头到七里冲这段时间,鄂东游击二中队伏击日本人的事情。

时间精确到号,部队番号精确到中队,这些都是找得到考证的。

市民吴文佳说:郑世顺带领游击队在南山头至七里冲一线伏击日军。

吴文佳每天6点不到就开始写作,一天下来大概能写出2000字。为了精益求精,吴文佳晚上还要对白天写的内容,进行删减,修改,最终能留下900多字。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积累出这20多万字的作品。

时间临近中午,第一根檀香已经燃灭。他重新又点上了一根。这时候他的肚子已经咕咕作响,因为独居,吴文佳吃饭很简单,早上熬好的一锅稀粥还在电饭煲中冒着热气,这便是他一天的食粮。

市民吴文佳说:做饭我要是好好搞的话,谁都会搞,但是你要把这个事情搞完,写好,这个东西没有完成始终是一个心病,完成了以后我把这个东西放下来,才能有时间有精力好好地搞上一顿。

除了手头上正在创作的这部作品之外,吴文佳已经完成了120万字的作品《黄石1922—1931》,前段时间还有人跟他联系,想为他出版这本书,也许不久之后,咱们就能在书店里看到吴文佳老人的作品了。

 

(作者:记者 叶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