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素有“青铜故里”之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3000年的矿冶文明,造就了黄石包容、创新、唯实、自强的城市精神。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战略,黄石深入推进产业转型、产品升级,由粗放式转向精深加工,实现了老工业城市的华丽转型。
高音清脆、明亮、悠扬,低音浑厚、低沉、大气磅礴。在首届湖北省(黄石)园博会主展馆美丽乡愁展厅,大冶石开工艺仿制的曾侯乙墓编钟敲奏出的音响与原件基本一致。《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四大名著雕塑作品内容丰富、层次鲜明,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展现了我市悠久的矿冶文明和高超的青铜雕塑技艺。
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在大冶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每年的11月,这里会开满漫山遍野的铜草花。3200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采铜矿、冶炼青铜;清代末年,“中国近代重工业之父”张之洞在黄石成立大冶铁矿,拉开了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的序幕;新中国成立之初,凭借优质丰富的矿藏、密集的大型现代工业企业以及先进的生产力,黄石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工矿特区”,毛主席先后两次视察黄石。黄石累计向国家提供铁矿石近2亿吨、铜精矿近100万吨、各种非金属矿近6亿吨,为全国工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国际铜价低迷,有色金属行业普遍不景气。粗放式发展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黄石产业转型刻不容缓。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近年来,黄石先后实施150个亿元以上产业转型项目,共投入56亿元,开展了320个重大科技创新。大冶有色投资建设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劳动生产效率比原来老电解系统提高了十倍,A级铜产出率稳定在99%以上。按照改造、延伸、集群的思路,围绕铜产品的精深加工,我市布局了晟祥铜业、航天电缆等项目,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沪士电子、上达电子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的行业翘楚和龙头企业相继落子黄石,黄石成为全国第三大PCB产业聚集区指日可待。由此,我市逐步形成了“有色铜-铜杆-电线电缆”和“有色铜-铜箔-PCB-电子应用”两条产业链,产业布局越发合理。
2015年10月,依托大冶有色等重点企业现货市场,我市成立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为有色金属交易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仅仅11个月,该中心日交易额最高突破58亿元,累计实现交易额逾1000亿元,今年底有望实现交易额2000亿目标。走在科技和时代的前沿,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在黄石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