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专家论支点②丨湖北渐成中国式现代化中部实践的核心引擎——专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



图片

张建华

湖北正在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图片


湖北成为国家战略的

系统集成支点


Q

支点财经:您如何看待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使命任务与历史机遇?

张建华:新世纪后,国家区域发展出现重大变革。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一定进展,同时我国面临加入WTO的新形势。在这一背景下,中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区域平衡发展,明确了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的总体区域发展战略。这为当时发展出现塌陷、经济总量在全国10名以外、应有地位未得到体现的湖北,提供了迎头赶上的好机遇。


中部崛起战略提出后,到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几年间,中部地区发展在国家战略定位中得到更好体现。随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规划,武汉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提出要“努力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此后,湖北在区域发展格局构建、“三基地一枢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较大成效。


进入“十四五”,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1年,国家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湖北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湖北也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基地、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科创高地等一系列新目标。


如今,湖北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近年来经济增长总量稳居全国第七名,量级大幅提升。同时,在科创地位、交通枢纽地位、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内陆开放格局构建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湖北时提出新要求,即“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可以说,中部崛起和湖北加快建成重要战略支点的新战略部署,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重要一步。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湖北从经济功能、创新功能、产业功能到区域新发展格局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成为国家战略的系统集成支点。湖北正逐步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中部地区落地实践的核心引擎,推动中部地区朝着现代化目标稳步迈进。


构建“北斗七星式”创新生态

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创高地


Q

支点财经:您认为湖北应如何进一步整合科教资源,加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张建华:我认为,这一问题应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思路。


建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创高地,要从不同层级构建立体的科创资源体系:


基础研究层面,湖北已形成“1+10+N”实验室体系,“1”指汉江国家实验室,“10”指10个湖北实验室,“N”指100多个国家级实验平台,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


比如光谷实验室依托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优势科研机构和企业,围绕光电大科学体系共同建设;湖北推进汉江国家实验室实体化运作,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整合相关企业资源,夯实科技资源。


大科学装置建构方面,湖北的大科学装置建设已有良好基础,如脉冲强磁场、重力测量等科学装置,已形成八大科学装置集群。


应用开发层面,湖北有众多新型研发机构,包括几百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许多工程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


成果转化层面,要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融合发展生态,通过产业创新联合体体系、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强基工程建设,创新人才服务模式,支撑创新体系。


与此同时,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优化创新环境,包括制度创新、开放协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加快构建湖北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科创高地。

Q

支点财经: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方面,湖北做得怎么样?

张建华:湖北在传统产业领域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在钢铁、石化、建材、纺织等传统行业中,湖北拥有显著的产业优势,还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湖北主要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业链延伸以及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等方式,逐步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高效化发展。


湖北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布局和人才储备方面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自主创新,湖北正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北斗、高端装备等领域也具有显著的产业优势,正着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同时,湖北前瞻布局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未来生物制造、下一代网络(6G)、精准医疗、氢能、深地深海深天六大未来产业。例如在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前沿领域,湖北提前布局,设立未来技术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以及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等高水平机构,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相继筹建,这些举措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总之,湖北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以“三链”为牵引

中部六省共享发展红利


Q

支点财经:中部六省如何强化合作,创造价值,共同把蛋糕做大,共享发展红利,共推中部崛起?

张建华:我认为,促进中部六省产业协同发展,可尝试从以下路径着手:


第一,以产业链为纽带,构建互补共生的产业格局。发挥各省优势,形成由一省牵头、其他省份联动的优势互补产业体系。


河南在高端化工新材料、农产品领域发力,凭借其发达的物流体系与现代农业优势,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山西在新能源领域,可推动氢能、光伏、风电装备的产业链延伸。湖南依托工程机械装备与高端化学新材料产业优势,积极推进新能源与储能、航空航天及北斗等新兴产业发展。江西依托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领域产业优势,着力打造铜基新材料、锂电光伏、稀土金属、航空、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等六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安徽以奇瑞、蔚来等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为带动,深入实施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工程,打造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湖北则发挥光电信息产业优势,在集成电路、光纤光缆、生命大健康、汽车产业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如打造“世界光谷”。


第二,以供应链为支撑,打通区域循环堵点。湖北联合河南、湖南构建铁水公空多式联运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大力度提升中部地区的高铁网密度,降低跨省物流成本。通过数字赋能供应链韧性建设,发挥跨省联动作用。如湖北联合其他中部省份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汽车、钢铁等行业的设备联网率,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中部地区仓储和配送效率,构建高效的物流网络。


第三,以价值链提升为目标,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例如,湖北依托光谷实验室等平台,联合中部六省开展光电子材料、量子信息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攻关。


在绿色转型和未来产业布局方面,发挥湖北、山西等在相关领域的作用。在低空经济领域,利用湖南在无人机产业的优势,与周边省份,如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有优势的湖北、江西等形成联动。


在长江中游地区,湖北可联合安徽、江西,围绕中游光电子信息集群,推进武汉与合肥、长沙在显示产业领域的分工合作。


湖北、湖南、江西在流域综合治理方面,探索生态补偿加产业置换机制,开辟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


总体来看,湖北可探索与周边省份的深度合作,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构建跨区域协同平台,发挥重点产业引领作用,探索新模式创新。



专家简介


张建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华中卓越学者首席教授、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领军人才称号获得者。全国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分会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来源:支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