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云,背阔膀圆的回族汉子;
张静,笑容腼腆的土家族姑娘;
腾云,能歌善舞的俄罗斯族大哥;
刘洋,灵巧聪明的蒙古族00后;
武铁龙,爽朗大气的汉族大叔。
原本天南地北的五个人,因为峡江边的一家小店命运交汇。这家店铺叫“内蒙古牛羊肉总经销”,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岗街道江山社区。从2020年9月开业至今,这家店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大家庭。
飞跃千里,“盲选”江山
(绘图:刘依、实习生 赵培喻)
2月18日,天朗气清,从宜昌市的沿江大道拐弯进江景一街,人声鼎沸的社区大转盘一角,马世云老远摇着手臂:“欢迎,我们店铺在这边。”
羊排、羊肉串、羊蝎子、羊拐筋、牛腩、牛上脑……20多平方米的店铺里,琳琅满目的产品展示着牛羊肉的多种吃法。
墙壁上,一张昭君出塞的卷轴画,将马世云的思绪带回老家内蒙古。
此前,他一直在呼伦贝尔从事旅游工作。2020年初,远房表妹张静到当地旅游,得知他想开一家牛羊肉店铺的想法,便极力推荐宜昌。
张静是恩施州利川人,生活在宜昌。“宜昌兴山是昭君故里呢!”张静一席话,拨动了马世云的心弦。
2020年夏天,马世云如约而来,张静带着他考察宜昌。车行至江边,远山如黛,一只雄鹰振翅翱翔,马世云心动了:“我们内蒙古的山比较‘憨’,光秃秃的,这边山是‘秀’,雄鹰就像草原上来的使者,呼唤我停留。”
江山社区,紧挨长江,有居民近1.4万人,满街的商铺充满烟火气。马世云从小喜欢《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更是记忆深刻。“就在江山社区吧!”他下定决心。
腾云、刘洋、武铁龙,马世云在内蒙古做旅游业务的“搭子”,老哥一声吆喝,他们三人也千里迢迢来到宜昌。
2020年9月13日,迎着金秋的阳光,一头从内蒙古运过来的烤全羊让居民免费品尝,五个民族的小伙伴载歌载舞,正式开门营业经销内蒙古牛羊肉。
小小店铺,亲如一家
小店成为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一扇窗。(绘图:刘依、实习生 赵培喻)
“好多钱?”
“嗯?竟然说我们好多钱!”
店铺一开业,马世云就闹了笑话。
宜昌人问价格,方言是“好多钱?”。马世云竖起耳朵,十分不解:“不贵啊,怎么就嫌我们贵了?”
看着马世云一愣一愣的样子,张静赶紧打圆场。现在,马世云也会说宜昌话了,一句标准的“好多钱”,让大家以为他是本地人。
除了语言,饮食习惯的不同也是大家合作的“拦路虎”。比如同样是烧卖,在内蒙古,大家习惯在皮里面包牛羊肉,湖北则包的是糯米。
“相互理解,在感受彼此的不一样中看到彼此的美。”张静说。
身为店里的销售和新媒体运营,张静还主动当起厨师,掌勺大家的一日三餐。以前,她从不吃牛羊肉;如今,她能做出地道的内蒙古菜。
平时,大家一起选品,一起扩展货源,一起在网上拍短视频扩大销路。销量好的时候,大家一起加餐。“腾云会拉手风琴,吃好了、喝好了,随时高歌一曲。”“刘洋年龄最小,学习能力很强。”“武铁龙肯吃苦,很勤奋……”合作伙伴们相互点赞。
2023年,国内牛羊肉价格波动,门店商品销售受到冲击。五个好朋友达成一致——无论多么困难,坚持从牧区直采牛羊肉,绝不降低采购标准和商品品质。
大家拧成一股绳,为小店找到了经营突破口——结合宜昌本地人习惯,开发出牛羊肉礼盒商品、重点推荐羊肉卷产品等。
小店逐渐步入正轨,彼此的心也越走越近。马世云、张静作为店铺主理人常年在宜昌,腾云、刘洋、武铁龙大部分时间在呼伦贝尔,一方面继续大家在内蒙古的旅游业务,另一方面也随时响应宜昌店铺做好选品和货源工作。“交通方便,随时来往。正谋划着带一款朝鲜冷面回宜昌,为小店上新品。”武铁龙说。
民族相融,这才“塞嗱”
马世云和张静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绘图:刘依、实习生 赵培喻)
不仅是店铺经营者,马世云还是社区的“热心大叔”。
一天晚上,一名初中生气冲冲跑到店里,说跟妈妈吵架,要离家出走。
马世云悄悄给孩子母亲发信息报平安,随即端出烧烤架,请孩子一起烤羊肉串。两人边吃边聊内蒙古的大草原,从自然风光到人文历史,让孩子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啊,所以你妈妈希望你好好学习,才有能力去看更广阔的世界。”马世云顺势引导,帮孩子解开心结。深夜,孩子回到家中,向母亲诚恳道歉。
一间店铺,一座桥梁。在居民的你来我往中,马世云逐渐融入当地生活。
江山社区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社区的石榴籽驿站经常联动各民族朋友一起开展活动,帮助解决他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湖北人的友善、热情,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我们也希望为‘家里人’做点事。”马世云说。
如今,居民家中小孩临时没人带,会把孩子“寄存”到店里写作业;有的老人拎重物路过,马世云和张静都会主动帮把手;有的居民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到店里念叨念叨顺顺气……
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时,马世云和烧烤店老板、维吾尔族的麦麦提·麦麦提敏成了好朋友。两人都参加了社区的语言培训,还经常一起无偿献血。
经常在朋友圈晒湖北生活,马世云的妹妹很受感染,想举家从呼伦贝尔迁来宜昌。“你先忍忍。”马世云打趣道,他想将小店发展成连锁店,做得更大更强,带动更多亲友来宜昌。
五位小伙伴给自己的品牌注册了商标,取名“塞嗱”,在内蒙古方言中的意思是“完美的、最好的”。“希望为湖北带来最好的内蒙古产品,更希望大家亲如一家、快乐生活,这才‘塞嗱’。”马世云十分憧憬。
店铺不远处,一只雄鹰振翅峡江,俯瞰这远方与远方的情意绵长。
记者手记
人的力量在心上
陈会君
一间小小店铺,民族团结融合的窗口。
马世云和朋友们“盲选”到宜昌,看似偶然,实则是血脉相连、共同的文化牵绊的必然。
张静的姨妈远嫁到内蒙古,是马世云的舅妈。这一脉亲情,是他们之间的纽带。
从2000多年前昭君出塞开始,通婚和联姻带来的民族交融从未停止。
时至新时代,经济的流通、交通的四通八达,让民族间的往来更加便捷。
民族工作,归根结底是人心的工作。马世云和朋友们不仅来了、留下来了,还留得舒心、安心,这背后是民族工作的走心。
江山社区的石榴籽驿站就是一面镜子,驿站吸引在社区就业的各民族同胞加入,困难在交流中解决、情感在交融中连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一刻具象化。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守望相助,才能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详见2月23日湖北日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