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晚,走进湖北京山永兴街道永兴村美丽乡村人居环境示范点,只见许多人正沿着步道散步聊天,一旁的游乐区内时有老人带着孩子活动休闲,大桥口旁的手工摊位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一幅游人如织、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作为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荆门市共同缔造试点村,永兴街道永兴村积极践行“两山”理念,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人居环境示范点,为园区企业职工、周边群众和返乡游子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好去处,绘出功能多元、环境宜居的集镇风貌“新”底色。
走好“群众路”,凝心聚力齐谋划
此前,这片积满淤泥、长满杂草的废水塘,令周边群众愁上心头。为推动“旧潭”蝶变,永兴街道指导永兴村坚持走群众路线,以人居环境“微改造”为抓手,打造家门口“口袋公园”,绘就“方寸之美”,兜起民生“微幸福”。
永兴村村民蔡小新、李菊珍主动带领村民发出改造废弃堰塘的倡议,并得到村“两委”的大力支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和“湾组夜话”进行商讨,村民们纷纷建言献策。永兴村“两委”深入群众家中宣传动员,耐心细致地为群众讲解政策,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让群众从逐步消除疑虑支持项目,到主动让出地方配合参与建设,群众共计为项目让地6450平方米,推动民生工程成为全民工程。
建设期间,永兴村“两委”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从城市绿色景观的“旁观者”,转变为绿色生态的“建设者”,不仅提升了人居环境水平,更有效地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京山城郊特色“农文旅”新地标已然形成。
绘制“发展图”,以点带面助振兴
为融入区域发展和产城一体化新格局,进一步助力打造工业新城、产业新城、农文旅目的地,永兴致力以现代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一系列景观生态设计手法营造了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游憩功能的良好景观格局。
人居环境示范点建成后,不仅拓展了集镇空间、提升了镇域品质,在满足集镇约2000户群众日常休憩活动的同时,也培育、扶持、完善了文化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以新业态发展带动新消费模式,创造就业机会和文旅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金鹤粮油等周边民营企业扩规模、提质效,为永兴高质量发展聚集“源动力”。
元旦佳节,永兴街道举办了“放歌永兴”迎新跨年游园会活动,吸引周边千余名园区企业职工、群众前来拍照打卡,更有周边网红、京山市中老年健身艺术团等在抖音平台直播亮相,用丰富多样的“家门口”文体活动“擦亮”了地方人文生态的窗口和名片,“点亮”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构建起文化旅游互动共进、共生互融的大格局。
高举“党建旗”,集中力量通堵点
据悉,该美丽乡村人居环境示范点地处城郊和城乡接合地带,面临基础设施长效管护、环境卫生日常维护、安全隐患定期排查等诸多难题。然而,该地段如今已然旧貌换新颜,这一切都得益于该街道积极探索创新的“社区吹哨,服务报到”工作机制。
“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是为了积极响应群众需求,将传统的群众“被动等待”服务模式转变为社区“主动靠前”服务模式。通过构建多层次、多部门、多领域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动员社区工作人员、群众、网格员、微网格员、楼栋长等各方力量带头响应,实现群众急难愁盼和集镇管理问题的快速响应和高效解决。
“自从街道带领我们实施‘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后,街道上下紧成一团、全力配合,从问题收集、反馈和处理都大大提速增效,确保了‘吹哨’问题信息畅通无阻。”永兴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吴芳介绍道。
群众生活无小事,件件小事关民生。永兴街道始终将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推动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逐步引导辖区群众全员参与吹哨,将需求的“哨子”和问题的“哨子”直接交给群众,确保群众声音被听见、问题被看见,形成人人有责、人人知责、人人尽责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