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波
湖北省黄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出的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的总动员。政法机关承担着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的重任,必须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做到“一把手”上阵、“一盘棋”联动、“一碗水”端平,持续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法治之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一把手”上阵,营造尊商重商环境
尊商重商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市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纳入“头号工程”,以“头等力度”“头等措施”,推动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高位推进强统筹。黄石把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等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议程和平安黄石建设、法治黄石建设考核,专门谋划、强调部署、督办考核。定期召开法治黄石建设专题推进会、市直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研究工作形势,调度重点任务,层层传导压力,充分释放以法治护航企业发展、呵护经济活力的坚定决心。
细化措施优服务。聚焦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黄石市委政法委出台全市政法机关持续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两个健康”发展的21条硬举措,制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政策及重点任务清单。市直政法单位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制定涉企刑事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协作联动机制;市法院系统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市检察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工作指引,为企业公平参与招投标提供规范;市司法局联合市工商联出台意见完善沟通协作机制,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任务细化为17条措施。通过打出政策措施“组合拳”,政法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淡化“管理者”心态,当好“服务员”,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合力破解各类“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问题。
深入企业解难题。大力开展“千名干警进千企”活动,动员市县两级政法部门主动联系走访企业7万余家,“望”企情、“闻”需求、“问”困难、“切”要点,用心用情为企业提供法治服务,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创新推出“法治体检+上门诊疗”司法服务,帮助企业识别法律风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回应关切,对企业和企业家反映的问题及意见,做到7日内程序性答复、90日内实体答复审查意见和进展结果。
二、“一盘棋”联动,营造护商安商环境
护商安商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安身才能安心,安心才能安业,只有身处安全稳定的环境,企业和企业家才敢投资、创业,才能兴业、发展。黄石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全市政法机关上下一心,坚持“一盘棋”,拧成“一股劲”,汇聚“一条心”,形成工作合力。
优化工作机制。建立黄石市政法机关执法司法动态分析研判机制,组织政法机关对执法司法状况全面分析研判,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完善市委政法委重大疑难案件跟踪督办会商机制,对重大案件及时督办,指导政法机关把握“三个效果”,依法妥善办理。建立常态化案件评查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开展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依法化解涉企等疑难积案。
提升司法质效。强化政法干警政治轮训,部署开展“法规制度执行年”专项活动,系统提升政法领导干部、干警政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部署开展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检查,强力整治“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顽瘴痼疾,对问题案件逐一督促整改办结。加强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刚性约束,会同纪检、组织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引入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案件评查,以专家评审、交叉评查倒逼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提升。
强化宣传推介。持续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开展企业普法需求问卷调查,创新建立“定制普法菜单、接受企业点单、按需分配派单”的普法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普法精准度,更好满足企业和职工需求。积极运用各类媒体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宣传,及时发布政策措施、服务项目、工作安排、典型案例,凝聚思想共识。
三、“一碗水”端平,营造暖商惠商环境
暖商惠商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关键。“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企业家感知最敏锐,只有营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企业预期才能准确、稳定,市场才会更加繁荣。黄石始终注重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聚焦三个“坚持做到”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坚持做到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连续4年在全市政法系统部署开展持续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活动,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层面,统筹指导相关部门出台120余项惠企利企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叠加放大效应,为市场主体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法治保障。
坚持做到平等对待、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最期盼的就是平等保护,黄石把依法平等保护原则充分融入地方执法司法实践、落实到个案办理中,在执法司法中对涉案企业做到一视同仁,切实营造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营商环境,以法治的确定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做到准确把握政策界限。用好用足政策“红利”,严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准确把握执法尺度,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在涉企案件办理中依法慎用拘、捕、押和查、扣、冻等强制措施,大力推行柔性执法、“说理式”执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2024年度运用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办理案件9.4万件,减免金额达2300万元,惠及小微企业近2000家,为企业松绑减负;进一步深化“执破融合”机制,帮助困难企业盘活资产1.05亿元、清理债务8.81亿元,助力企业重获新生。
(来源:法治日报、长安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