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石,这项“含金量”真的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近年来,黄石坚持

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在绿色转型中培育新动能

经济发展“含绿量”“含金量”

实现同步提升

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

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在下陆区长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

冶金渣、废钢铁、建筑垃圾等

40多种传统意义上的废弃物、污染物

经过先进技术、设备加工处理

得以吃干榨净,变废为宝





作为我市首个专业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早在2021年年底,产业园就已经实现满园运行,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

现在,这里年综合利用危固废能力超过500多万吨,相当于3座矿山开发利用的资源,产出的炭黑、铝锭等各类产品,可循环利用于铜冶炼、钢材预制等多个领域,年可节约标准煤达1500万吨。服务范围辐射全国70%大型城市,废金刚石刀头回收产业已占据国内90%市场。




挖掘绿色工业现代化路径
除了持续壮大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下陆区还深度挖掘

绿色工业现代化新路径




湖北新型绿色智能表面处理产业园项目建设已经全面收尾,即将于七月份试运行。依托精细化管理、智能化设备,项目填补了武汉都市圈内集中规范化表面处理产业园的空白,极大提升制造业供应链配套能力,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筑扫除“后顾之忧”。
湖北长投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栗岳洲:“把所有电镀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集中治理,集中排放,对入园企业工艺有明确要求,另外整个园区都是有智能化平台去统一管理。按表处占工业增加值的部分,我们至少可以将近辐射两百亿的产值配套服务。”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


智能化绿色化的本质是产业升级

而在农业领域

数字技术也挑起了“大梁”

今年3月

全市首个高标准数字蓝莓科技示范园

在开发区·铁山区揭牌




新型基质蓝莓立体栽培技术、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等创新技术模式,让百亩山间闲置耕地得到了安全高效综合利用。预计每亩年均收益达10万元以上 ,全面达产后每年可为镇、村创收50万元以上。

仁侬科技创新服务(湖北)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志明:“改变传统靠天收的方式,现在我们基本上就是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通过施肥机、手机可以远程控制,整个园区的管理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了。”




走进“石头会开花”的黄石

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无处不在

在东方山脚下的梨花峪

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生态美景

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并为之点赞




为东方山风景区的门户,过去的梨花峪每到汛期,水土流失现象普遍去年6月,下陆区启动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对东方山南线水系进行生态修复。随着一期项目的完工,东方山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下陆区东方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涛:“以原生态、原貌恢复为主,不破坏大的山体山林为主要目标,整治之后,从功能上,水利设施得到充分管理,周边生态林地得到充分保护。”




同样将生态“好水”

变为文旅“活水”的

还有黄石月牙湾特色文旅项目




经过生态修复治理和综合开发利用,昔日工矿废弃地摇身一变成为特色文旅综合体。四月底试营业以来,前来参观的游客达到15万人次。
下陆区老下陆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肖灵:“结合流域综合治理和产业导入,实施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文创文旅融合等工程,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如今的黄石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的自觉行为




位于大冶湖湖畔的园博园提档升级改造项目,在设计之初就将低碳环保放在首位,园区能量回收效率超过60%,园区绿化率达到53%,碳排放减少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华侨城文化旅游设计院副总经理叶琼辉:“绿量在国内主题公园里面也是可以排在前端的,绿化层次、植物搭配以及建筑包装、人性空间的尺度,是非常舒适,是我们绿色生态园区最直接的感受。"




绿水青山中藏着金山银山

踏准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鼓点

黄石正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不断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推动生态治理全民参与

全面擦亮“绿水青山”本底

为推动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成势见效

增添更多“绿色动能”


来源:黄石广播电视台

记者:何奕海

编辑: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