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7日消息(记者沈静文 李欣)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共享单车,如今可谓人尽皆知。橙、黄、蓝、红,各色单车从一线城市一路铺至二、三线,从精英白领上下班用它代步最后一公里,到如今广场舞阿姨们收拾完道具,也能拿出手机潇洒“扫”一回。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已有包括摩拜单车、ofo、优拜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17个大小企业入局,有20多家机构投入近30亿元资金。与此同时,加装私锁、推车下河、大卸八块等毁坏共享单车的行为也点燃了国民素质的大讨论;金融风险、法律困局、管理责任,“共享”若想成为“常享”,仍障碍重重。
北京国贸桥东、建国路辅路晚高峰时间,长达百米的公交站区域被多个共享单车群占据,公交车进出口也没能幸免。正常的人行道仅能容纳两人走过。路人表示,“每天下班都走这条路,特别拥挤,挤得特费劲。”
共享单车举着接驳“最后一公里”的大旗而来,如今却要面对被太多无处安放的单车堵在一公里外的尴尬。公开数据显示,摩拜单车和ofo的总投放量都已过百万,行业的生长速度令人瞠目,但在ofo共享单车创始人戴威看来,规模还不够。“在大城市,北上广深远远还没有到饱和状态,随着车辆增加,车辆的使用效率也增加。(如果)我们更多投放车时,发现每辆车使用效率在下降,企业、资本都是理性的,不可能无限制地投放。”
尽管当家人并不承认,共享单车在很多区域过剩的现实却正摆在公众面前。在摩拜创业之初,自行车容易发生的问题,比如轮胎需要充气、会掉链子、容易生锈……这些都被想到并且规避了。但车本身之外的乱象,却令人始料未及,比如许多城市高峰时间、高峰路段的停车现场,无异于小型灾难。
“在未来,通过‘智能停车点’的方式让大家知道哪个地方更适合停车,更好地规范用户现在骑车的使用行为。”说话的人是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夏一平。3月末摩拜推出“红包单车”,简单来说,用户按照系统指引将共享单车从“过剩地区”骑向“紧缺地区”,将能赢得红包奖励。用经济手段疏导“单车山”,时势所迫。
企业疏导的效果如何尚未可知,用户的普遍感受却是,在这如山的单车中,想找出一辆能骑的正越来越难。据摩拜广州2016年11月中旬统计,当期投放的共享单车损耗率达到10%;厦门ofo工作人员称,ofo的损耗率至少20%。
用户表示,“我看到的是已经被破坏后的后果,黄色的扫码牌被掰掉,有的人掰掉后自己记得密码,放到自己楼下,自己骑的时候可以骑,但别人都扫不了。”
还有用户反映,“有时候早晨别人送来的车好好的,傍晚回来时看到车倒在地上的、车座被别人拧掉、车胎不知道是被割的还是轧的。”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曾经形容,“有一次我们的单车被扔到河里,我感觉好像凶杀案现场一样。”共享单车是人性的试金石?如果是,为什么被损毁的大都是共享单车,而市政单车仍然“岁月静好”?随意停放、缺乏管理,运营模式和使用规则的先天缺陷,恐怕与眼前的混乱局面不无关联。
以ofo小黄车为例,为了降低成本,单车采用了落后的机械锁并且没有GPS定位,ofo投资人朱啸虎透露,三分之二的机械锁有漏洞。这直接导致单车管理失控,ofo副总裁马野铭介绍,“电子锁的成本要大大高于机械锁,但公司不是光从成本考虑。我们公司在产品上已开发出电子锁,陆续在市场上进行投放,电子锁的研发也很长。”
企业对于破坏共享单车缺乏有力的管控,后期跟踪维护力度又不够,导致单车大面积瘫痪。有记者调查统计,仅ofo北京的五个维修点就发现近五千辆损坏车辆。摩拜单车尝试以信用分约束用户,乱停一次扣20分,一旦分数低于80分,用车成本按照每半小时100元计算。但这由一家企业来制定的信用制度,显然约束力有限。摩拜单车首席技术官夏一平表示,“如果你因连续破坏共享单车或连续违停而影响了个人城市征信记录,比如个人住房贷款额度可能会降低。我们一直在呼吁这个事情。”
而在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看来,是否将使用共享单车的不良记录纳入征信,尚待商榷,欠费不交,可能有很复杂的原因,可能是和商家之间发生了消费纠纷,双方各执一词。如果简单地把“欠费”视为一种不诚信的行为纳入征信系统是有问题的。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17分论坛《分享经济:谁来定义?》,主持人追问ofo共享单车创始人戴威“如果失败,如何自嘲”,戴威没有正面回答。而在几个月前,面对同样的问题,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给出的答案是“失败了就当做公益”。
工业时代,单车代步,情怀可嘉,但随之带来的社会乱象,毕竟不是贴了环保标签的理想主义能解决的。上海已发布共享单车标准及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北京正在加紧制定共享单车指导意见。当规范照进现实,随之滚滚而来的成本、监管以及在拥挤的城市中立足的物理空间,每一个待解的难题,都足以成为雪球滚落前的最后一片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