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东:坚守三十二载 为山里娃铺平求学路

当我们怀揣梦想,纷纷涌进城市打拼,有这样一群人仍在偏远地区坚守着。他们在贫瘠的土壤上默默耕耘,细心呵护那里的孩子们茁壮成长;他们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数十载,就为了守护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他们是可亲可敬的乡村教师们。2016年5月,教育部人社部下发通知,为从教30年乡村学校教师颁发荣誉证书,黄石地区多名教师获此殊荣,袁正东就是其中一员。在地理位置偏僻的大冶市罗桥创新小学,他甘守三尺讲台,一呆就是32年,为当地孩子铺平求学路。

 

开学一个星期了,袁正东还没有放下“工程监理”的角色。今年7月22号,创新小学新操场开工建设,袁正东顶着烈日,寸步不离工地,总是在找茬挑刺儿。今天(9月7号)开始浇筑混凝土地坪,这是新操场建设最重要的一环。

大冶市罗桥创新小学校长 袁正东:看这个颜色和黏度,可以看得出来。如果这个水泥标号没到位,颜色和黏度也没有到位,拿不起来的,是散的。

水泥的标号越高,打出的混凝土越结实,教书匠袁正东可是做足了功课。别看只是建个操场,里头的学问不少,在开工之初,他就遇到了难题。

大冶市罗桥创新小学校长 袁正东:原先的操场比图纸设计的高度要高一些,所以要做这个运动场,必须把原先的路挖掉,运动场里面多的土要运走。

新操场的工程是通过大冶市教育局招标的,资金预算已被卡死。这多出的工作量由谁掏钱呢?施工方负责人刚好是村里相识的人,想来想去,袁正东决定从这里找突破口。

施工方负责人 袁正雨:袁校长来找我四五次,我说先算笔账,赚不到钱,多少还要亏一点。校长再三找我,我为了子孙后代,也接下来了。

袁正东的“三顾茅庐”,为工程节省了两三万元,新操场也顺利地开工建设。再过一个星期,170多名孩子就能在梦寐以求的新操场上玩耍了,袁正东又给创新小学拼上了一块新版图。从1998年袁正东当上校长时,他就盘算着改造早已破败不堪的学校。

大冶市罗桥创新小学校长 袁正东:当时学校屋顶漏水,门窗都是破的,操场都是土路,起风都是灰尘。

上头还没有学校改造的计划,村子里又经济困难,袁正东想寻找社会力量的帮助。1998年夏天,他拉上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组长,一起去找外出致富的老板“化缘”。

大冶市罗桥创新小学校长 袁正东:没通公交车,全靠不行,走到大冶城关去,要走30多里路,两个多小时。

鞋袜磨破了洞,但换来的常常是冷言冷语。

大冶市罗桥创新小学校长 袁正东:有的老板很不高兴,说了很难听的话。我没关系,他受不了,就把气撒到我身上,说我不该叫他去。

袁正东仍旧固执的坚持着,早上天刚亮出去,晚上回来的时候已经大半夜了。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天的努力,他一共筹集了13万元。袁正东把钱全用在刀刃上,给学校重新装了门窗,加固了栏杆,修好了道路。别人都笑他是做工程的,但只要上课铃声一响,袁正东总会端着教材准时走进教室。

大冶市罗桥创新小学校长 袁正东:美化学校的环境,提高教书育人硬件,还是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虽说担任校长一职,袁正东一周17节课,雷打不动。长年累月的教学工作,也让他身患骨质增生,但袁正东总是忍痛坚持,没落下一节课。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往往缺失,全凭老师来教。袁正东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学习上总是严于要求学生。吴锦康以前贪玩不爱学习,在他手里改了性。

学生 吴锦康:他是一个严肃的人,每天作业做完要给他看。以前我有一些偷懒,后来他一直让我把作业做起来,后来我就改了。

严师出高徒。偏僻的创新小学也飞出了许多金凤凰,有的是当年大冶市中考状元,有的顺利进入知名大学深造。曾经,袁正东也可以开启让别人艳羡的人生。1984年,他刚踏上三尺讲台,就在靠近城区的罗桥二中(现市第二实验中学)任教,继而调到偏僻的创新小学。多少人做梦都想调到城关附近,而他却把根扎在这里,陪伴这里的孩子们成长,从没想过离开。

大冶市罗桥创新小学校长 袁正东:不管到哪里都是工作,条件苦一点好一点都是一样的,我觉得。越苦的地方呢,我们做起事来,还越有劲!

袁正东的笑容里,完全看不到32年坚守的辛酸,他是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乡村这片土地。只要还能够站在讲台上教书,他就觉得万分幸福。直通车记者邹治斌报道。

(作者:邹治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