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权益撑腰!黄石广播电视台“3·15”晚会维权线索征集中

为了做好2017年“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的宣传,贯彻中国消费者协会2017年推出的消费维权年主题——“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创造诚信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黄石广播电视台联合市工商局、市消费者委员会等相关部门, 举办今年的“3·15”晚会。 现面向全市征集下列新闻线索:

“一元店”商品你知多少?

简介:“一元一样,样样一元”。在黄石大街小巷,有一些“一元店”、“两元店”用大功率的扩音机播放刺耳的叫卖声,引来不少消费者关注和购买。据了解,“一元店”、“两元店”是指店内所有商品,不论品种、规格、大小,一律以一元或者两元一件的价格出售。它的出现确实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和方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然而,这店里出售的商品质量并不让人完全放心。检查发现,这些低价店销售的产品多数是一些锅、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品。这些商品,要么是粗制滥造的劣质品,要么是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绝大多数都是无厂名、无厂址、无产品执行标准的产品,有的甚至标注名牌产品的字号,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4S店里的消费陷阱”

简介:汽车消费领域存在的消费陷阱主要表现为:1.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被强迫加价提车,本来汽车销售4S店有该型号或该颜色的车辆,但销售人员会告诉消费者没货,如果加相应的钱,会马上提到该车;2.消费者在买车时,销售人员会告知消费者,再交多少钱公司可以送许多东西(车膜、坐垫、导航等),其实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且质量得不到保障;3.消费者在订购车辆时,汽车销售商会利用格式条款制订责任不对等的合同内容等现象(如“订金”写成“定金”,汽车销售商违约交车不给消费者违约金等),消费者只有义务没有权利,而汽车销售商只有权利没有义务等。

“消费预付款无保障,百姓血汗岂能打水漂”

简介:预付款是商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其中隐藏的风险,需要引起广大市民朋友的关注,理发店、健身房、美容院等生活服务产业发展迅速,他们中大部分都采取“预收款”的经营模式,现今,许多农副产品、绿色生态食品也采取了“预售”办法经营,通过充卡、先付款等方式,提前收取产品费用。但是一旦这些产业经营不善面临关门,老百姓交付的预付款就会下落不明或者不了了之。消费权益得不到保障。

“流动商贩问题大,农村消费隐患多”

简介:流动摊贩的经营内容品种多,门类齐,应有尽有,以日常生活用品、水果蔬菜、早点、熟食、油炸食品为主。流动摊贩对市场的需求变化有极强的应变性,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快速地调整自己的经营内容,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无证经营,流动摊贩人员没有经过卫生防疫部门进行身体健康体检,售卖的商品,特别是食品卫生令人堪忧,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流动摊贩的价格低,但质量得不到保证,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甚至危害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低价零食是否安全”

简介:许多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者进货时往往仅考虑价格,使一些来路不明的假冒、劣质食品趁机流入校园周围。有很多零食店里可以买到价格非常低廉的小零食,这些零食往往包装花哨,有的做成玩具样子,有的做成首饰样子或者卡通人物的模样。但是这些商品的质量往往没有保障,为孩子的日常饮食安全带来隐患。

“不可思议”的保健产品

简介:现今,有不少老人深陷“保健品”骗局。他们渴望健康害怕孤独,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常被名医外壳、夸张营销吸引。这些售卖保健品的推销员往往用“温情牌”打的老年人无处还手,只得乖乖掏钱。但是他们所卖的保健产品真的有那么神奇么?真的可以代替药品么?往往这些保健产品并不具备要用功效却价格昂贵,有的吃下去并不影响身体健康,有的可能耽误本身病情,对生命产生威胁。

“消失的存折”

简介: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银行虽未明确“停办新存折业务”,而多是以“没有存折”为由向储户推荐办银行卡业务。不少中老年市民认为,他们用惯了存折,对银行卡这些新业务很难掌握。银行如果停办存折,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不便。但银行停办存折是部分银行的自主行为,目前并没有对存折业务停办的具体规定。

“违规售房 猫腻多”

简介:开发商在前期的售房中就喜欢玩各种花样,有很多其实都是违规的,其中包括:

1、延期交房:在房地产交易中,延期交房是购房者经常面临的问题,结果通常是开发商一方占据主动,不少开发商以各种“不可抗拒”的理由推脱责任,要么不赔,要么赔偿很少。

2、一房多卖:随着房价不断上涨,开发商为了能让房子卖出更好的价钱,或者为了套取资金,一房卖二主甚至是多主的现象时有发生。

3、虚假宣传:为了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许多开发商通过夸大或虚假的广告宣传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而达成售房的目的。

4、变向额外加价:商家通过捂盘销售、认筹销售,捂盘销售即开发商在楼价不好的情况下,停止对外售房,待楼市好转,再放盘售卖。认筹销售即开发商通过"内部认筹""VIP排号"等方式,提前收取想消费者销售“买房资格”。这种行为都是房地产开发商在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之前的非法活动,是国家明令禁止的。

如果你陷入上述消费圈套

请速与我们联系

维权热线:0714-3076666

黄石广播电视台 新闻直通车

(责任编辑:邓磊)

 

 

(作者:云上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