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妙可落榜,能否多点善意

四处赶考的林妙可接连碰壁,却没能收获同情。刚传出消息,林报考的中央音乐学院也复试落榜了,“一手好牌打到烂”增添了最新佐证。在各种各样的花边新闻中,林妙可被塑造成了假模假样、造作、早熟、拜金、自私自利的怪胎。

看着这张稚气未脱的脸,突然有心痛的感觉。别的孩子也许只要好好发挥就可以了,但是林妙可却要同时面对媒体的围追堵截。别的考生面对的是考官专业的审视,是众人的鼓励和宽容,而林妙可面对的却是全民唱衰的倒彩声。从林妙可身上,我们再次看到众口铄金的那股子蛮横。不可否认,林妙可身上存在一些的毛病,在有些人眼里,这种毛病无伤大雅,可在有些人眼里不能容忍,可是谁身上没有缺点呢?一个孩子,你非要挑,可能全身都是毛病。一个人如果在林妙可这样的年龄就已经展现出了人格上的完美,那才是不正常的事。这些缺点有些是事实,有些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经历,有些则是外界强加给她的。一个人哪怕缺点再多,也有她的闪光点,可又有谁耐心地去发掘一下林妙可的闪光点呢?

其实孩子挺不容易的,面对这种铺天盖地式的批评谩骂,一个成年人都可能会垮了,何况是一个孩子。你要求人家纯真,可是你对待她的方式却是处心积虑,整天想挖个坑,弄个大新闻,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真诚回应?林妙可虽然是个孩子,但是多年来的聚光灯下的生活、在娱乐圈里跌打摸爬的经历告诉她,这点戒备之心还是要有的。

批评应该立足于善意,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更需要怀着善意。我想一些业内前辈所谓的对林妙可的寄语也正是出于这种心理,这不是批评指责,而是一个长辈对后辈的期望;一个经历过人生起起伏伏,听到过赞美也听到过责难的人对年轻人的几句箴言。这种善意的劝解和怀着恶意的炒作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林妙可自然分辨得出其中的好与坏。当感受到恶意时,她自然会封闭自己,选择一种对自己伤害最小的方式来面对外界的质疑。她超越年龄的打扮是打错了牌,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伪装,对自己的保护。

如果说林妙可由一个清纯的孩子变成了今天大家不怎么喜欢的样子,一半的错误得由社会来背,是社会将她置于一个尴尬的处境之中,却没有给足她成长的空间。过去是林妙可不能选择的,让林妙可来承受这一切不公平。选择一个孩子来吐口水,倒脏水,更是不光彩的事。社会应该反思,但任何时候都别忘了她还是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她也有伤心落泪的时候,她也想听到安慰,也想得到社会的认同,她一个人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每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林妙可奔走在艺术院校的赶考路上,本质跟大多数同龄人的高考没有区别。林妙可选择这样的人生本身也没有错。这种对梦想的追求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失败了请鼓励,成功的要祝福。

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刘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