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2016”·党旗高扬兴城路 | 城靓人和 共享崭新黄石

云上黄石报道 人居环境、人文素质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2016年是我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在创卫创文工作上务实重行、亲力亲为,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变,市民开门就能看到“新黄石”。

2016年10月,全国爱卫办对黄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暗访,认为我市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要求。18年的创卫梦,有望今朝实现。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仅是为了一块牌子,更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2015年12月11号,我市创卫动员会召开,吹响了创卫工作的“冲锋号”;在2016年2月16号的“新春第一会”上,创卫成为重中之重。

点滴汇聚成江海,创卫小举动催生城市大变化。通过坚持“为民创卫、务实创卫、责任创卫、对标创卫、精准创卫”理念,全市上下齐心合力,诸多创卫难题迎刃而解。每个市领导挂点包保一个社区,市直部门作为包保单位,对应负责城区102个社区的创卫工作;工商部门针对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彻夜组织清理;卫生部门对“七小五业”进行规范经营;药监部门对药店和药品药械批零企业加强监管;对创卫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挂“蓝牌”督办。

集贸市场及周边环境整治一直是创卫的顽疾,我市通过对40多个农贸市场进行全面升级,科学调整农贸市场内的功能分区,对活禽隔离宰杀、推行白条禽上市;落实熟食区、酱菜区的“三防”设施,用制度促进规范的形成。西塞山区对农贸市场周边占道经营、市场卫生环境等进行了联合整治;黄石港区通过对属地管理的划分、各职能部门积极协调市场主体,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下陆区整治拆除乱搭,让230多家经营户实现入店经营;铁山区积极加快农贸市场改造工作,形成人人参与创卫的浓厚氛围。

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旱厕进行无害化改造,对市区内293座公厕进行提档升级,另一个创卫“拦路虎”——旱厕也得到根本改善。创卫,还疏通了城市的“毛细血管”,整个城区下水管网畅通,在去年遭遇“98+”洪水时,我市不再“看海”。

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增强了市民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而随着环境的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得到显著提升,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随之迈上新台阶。

自2015年6月份开馆后,老鹳庙社区刘伦堂纪念馆里,前来纪念刘伦堂的人不计其数。作为了一名基层村支书,刘伦堂25年如一日,将一个负债村发展成为富裕村,去世后所有财产只有水电存储卡里的3000多元,以及数十本民情日记和40多本荣誉证书。没给儿女留下什么财产,但留下了“两袖清风,端正做人”的好风尚。2014年,刘伦堂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在去年“98+”洪水危及群众财产生命安全的危急时刻,白沙镇汪武颈村妇女主任李连心系群众,在夜查时不幸被洪水卷走,因公殉职,英雄事迹感天动地,2016年度“荆楚楷模”当之无愧;在阳新网湖隔堤险情发生时,6名党员干部不顾自身安危,以身体筑堤,保卫家园;2016年12月12号,一家育出五博士的“超级博士家庭”阳新县兴国镇刘时粘家庭,获得全国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接见。2016年9月至10月的1个月时间里,首届湖北省园林博览会在大冶湖畔举行,全市上下营造起“当好东道主,迎接园博会”的良好氛围,道路环境和市民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开园期间,来自全国各地60多万游客观赏大美黄石,感受这座转型之城的人文魅力,创卫与创文的成果得到完美展现。

创建全国卫生城市革新城市面貌,让“光灰”城市大放异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点亮了人们心中的一展明灯,让温暖常在。双管齐下,万象更新,回望2016年,崭新的黄石站在你我面前;展望2017年,黄石将在创文创卫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一座现代化特大城市更加充满温情、整洁靓丽。

(作者:云上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