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溪邳村:从“终日漂泊”到“海上明珠”

 厦门网讯 (记者 周雪荧)走进位于宁德福安东南沿海的溪邳村,干净的街道和整齐漂亮的楼房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村民们门前屋后都放着些海产品,妇人们熟练地对它们进行加工,一切看起来都安定又祥和,然而在1998年以前,这对很多村民们来说是渴望而不可及的……

过去,溪邳渔民们以讨为生,一家几口人的生活起居都挤在小小的一条船上,“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以船为家,终日漂泊”是对他们生活的概括。更由于常年在船上屈膝劳作,造成双腿弯曲,膝盖变形,形成罗圈腿,被人蔑称为“曲蹄”,民间甚至有“曲蹄爬上山,打死不见官”的说法。更因为贫穷,在岸上流传“有女莫嫁船上汉”的民谚,许多渔民只能打光棍。在漂泊了一辈子的船民们心中,有一个安定的家是他们的梦想……

在上世纪60-80年代,连家船民们开始零星上岸,定居于此。1998年12月,在福安召开的全省“造福工程”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彻底解决连家船民的上岸定居问题,把它列为全省“造福工程”的重中之重。省里还出台了比“造福工程”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同时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生产等配套资金也都做了安排,及时到位。

  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后三种民居的演变(木头-石头-现代砖房)

上岸后,为了解决村民收入问题摆脱贫困,2009年财政部、国家扶贫办将溪邳村列为第一批“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累计发放互助资金70多万元。智慧且敢于尝试的溪邳人也尝试了多种经济模式,先后成立网箱养殖、鱼塘养殖、无公害生态滩涂养殖等三个合作社,并且依托政府和相关协会,创新研发出“瓶养章鱼”技术。

现在村里经济主要以水产品养殖、海产品加工、海上运输为主,村人均纯收入从90年代初的850多元上涨到2016年的17000多元;村财收入从90年代初的6.6万元到2015年的106万元,均翻了4番。

“摆脱贫困最怕的是思想上的贫困,教育是让渔民上岸生活变得更好的关键。”做了溪邳村50年党总支书记的刘向禄说。为此,对于考取大学本二、本一的学生,由村财颁发2000-3000元奖学金,对计生户子女还增加奖励。溪邳村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近十几年来,全村考上大专以上的学生达150多人。学成后,他们有的返乡投身溪邳村的建设,有的在国家机关就职……

如今的溪邳村已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是福安沿海的一颗崭新明珠。它不仅是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的典型,也是脱贫致富的生动实例。2015年12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溪邳村调研,对连家船民上岸定居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责任编辑:刘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