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中这五年:园区建设带活家门口“就业基地”

云上黄石报道(记者 张小康)大冶经济开发区,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不仅是大冶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战场”,更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就业基地”。五年来,发展壮大的园区,让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乡就业。

早晨七点半,村民明美景刚刚吃完早饭,正准备出门上班。

大冶罗桥街办大塘洲村村民 明美景:上班去了,中午大概11点半回家。明美景的爱人:好,早点回。开慢点。

明美景是罗桥街办大塘洲村人,家住大冶城区与城西北工业园之间,是城西北工业园湖北天天红食品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他每天骑电动车上班,从家里到公司,只要6分钟,年关将近,正是食品企业生产旺季。明美景在车间负责罐头装载,每天工作八小时,活不复杂,也不是很累。

湖北天天红食品有限公司工人 明美景:小心点,别搞倒了,小心点,码的时候,数量都搞准,捡的时候,过细,别搞倒了。

湖北天天红食品有限公司工人 明美景:这边上班还可以,离家比较近,正常情况下中午还可以回去吃饭,工资待遇一个月也有将近三千块钱,感觉比较好。

2010年,41岁的明美景只身前往广东打工,在当地一家食品企业当工人,常年在外工作,让他和妻儿两地分隔,2012年,听说家乡的工业园也有食品加工企业,权衡再三后,明美景选择了回家就业。

湖北天天红食品有限公司工人 明美景:在沿海那边厂里做事,一个工作时间比较长,节奏也比较快,离家里远,费用又高,做点钱都花销了,现在听家里这几年发展得比较好,回来在家里附近找个事做,工资也可以,也能够照顾家人。

在大冶经济开发区,跟明美景情况类似的村民不在少数,园区发展不仅吸引了普通劳动力回乡就业,还带动了高新技术人才回乡“大展拳脚”。51岁的电器工程师丘庸武是罗桥街办双港村人,1995年,他大学毕业后到上海一家电梯生产企业上班,在外一干就是20多年,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湖北铜都通用电梯有限公司落户大冶城西北工业园后,丘庸武在2012年回到家门口这家电梯公司就业。

湖北铜都通用电梯有限公司电器工程师 岳庸武:解决了思乡之苦,家人团聚,我第一次过来的时候,我看到这个厂还是有发展潜力的,所以我就从外地回来了,来实现我的梦想,还是想为家乡多做一点贡献。

在家乡生活,在家门口上班,收入稳定,不用四处漂泊,大冶经济开发区不少村民对这种生活状态十分满足。这要是放在五年前,大家想都不敢想。当年处于初创阶段的大冶经济开发区百废待兴,村民们纷纷流转土地,外出打工。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发展,大冶经济开发区先后建成了城西北工业园、罗桥工业园、劲牌工业园,形成了机电制造、纺织服装、电子科技、新型材料、食品饮料等五大产业集群,带来大量工作岗位,政府适时“牵线搭桥”,引导村民到园区企业上班,村民们逐步感受到园区发展带来的实惠。

大冶市经济开发区人社中心主任 袁险峰:落户项目越来越多,在保障和促进工业园区附近群众就业问题上,我们人设中心积极开展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对企业用工需求,村、社区富余劳动力以及辖区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定期召开大型劳务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供需平台,促进群众就近就业。

企业落户园区后,大量使用本地劳动力和技术人才,整合了资源,不仅壮大了企业本身,还成为当地村民家门口的就业基地。

湖北天天红食品有限公司人事部部长 陈燚琴:本地人在这上班有一种归属感,上班比较安心,我们用得也放心,同时,也更好地促进我们的产品跟当地市场对接,形成企业和老百姓双赢。

柑橘种植户 候志坚:通过我们跟天天红公司合作之后,我们种的柑橘,这边我们不愁销路。我们心中更有底,农户这边积极性更高。

铜都电梯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朝炳:我们在外面适时地掌握本地人才的信息,向他们发出回乡就业的邀请,作为我们企业发展的一个人才储备库。

近五年,大冶经济开发区联合园区企业,共同开展“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28场,新增就业岗位18000多个,还帮助2900名贫困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工业园区每年开展的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系列活动,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家门口就业的好平台。

(责任编辑:刘会芳)

(作者:云上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