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携手长江流域12个兄弟省市联合举办的长江文化艺术季即将圆满落幕。这场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历时近两个月,唱响了全流域澎湃恢弘的长江文化气象,呈现了长江系宏阔绵长的中国精神图景,是一次以长江之名的中华文化大写意和中国精神大抒发。10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江文化艺术季的举办赋予我们有益的理论启示。
中华文明涵养长江文化,长江文化激越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长江文化就是中国精神的浓缩和凝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溯源于冰山雪原,终归于浩瀚大洋,奔腾江流、旖旎风光,长江是实体的;长江蕴育着精神家园,流淌着文化血脉,山水诗篇、千年文脉,长江又是精神的。长江沿线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等都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季,就是一次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实践。“学术长江”学术研讨会、“新象长江”美术展、“映像长江”电影周、“灵动长江”舞台艺术展等10项活动在荆楚大地荟萃登场、次第展开、好戏连台、精彩纷呈。黄鹤楼上的开幕巨献、琴台大剧院的侗族大歌、武汉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间水岸线上的奇幻幕布、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科技与文化的“双向奔赴”......艺术表达融古典现代于一炉;75支团队在东湖绿道等景区唱响的长江之歌、近400个放映点的“映像长江”公益电影、“锦绣长江”非遗展、精品剧目展演......艺术展示群众可感可及、可体验。长江文化艺术季以生动性、具象化抒写和激越了中国精神,也为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国精神、建设文化强国赋予了珍贵的启示。
其一,坚守“魂脉根脉”,解决好“方向、旗帜”问题。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其二,坚持“两个结合”,解决好“根本途径”问题。掌握“两个结合”这把“总钥匙”,用好这一“路和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坚守中华文化的精神独立性,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其三,坚定“自信自觉”,解决好“根本状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保持文化定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其四,坚持“创造创新”,解决好“根本方法”问题。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好改革这一重要法宝,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长江文化艺术季,赓续长江文脉,共创时代华章,塑造了一个鲜活的文化品牌,也打造了一个生动的文化样板。我们要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更好地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推动文化创新、涵养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程华东(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中共湖北省委宣讲团成员、湖北省社科联“文安平”网评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