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牵系
叫血脉相连
有一种乡愁
叫赤子侨心
当“侨胞”遇见“侨乡”
当“侨心”变身“桥梁”
在中国内陆最大侨乡——
天门,
“侨”与“乡”双向奔赴的故事
持续精彩……
10月22日-24日,围绕“侨聚华夏、共谱新篇”主题,第二十四届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在汉举行。本届华创会开幕式上,专场推介全国内陆最大的侨乡——天门。
在华创会“建设新时代侨乡——侨商天门行”活动中,侨务工作专家学者、海内外侨领侨商代表等100余名嘉宾齐聚天门,参访通格微电路科技、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等地,共叙桑梓之情,共商发展之机。
目前,旅居海外的天门籍华侨、华人共28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170多名实业巨子、侨界领袖、军政要员、文化名流、科技专家等,他们在旅居国乃至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大展才华,涌现出世界著名毒理学家鲁超、马来西亚华人领袖李三春、《福布斯》亚洲富豪龚仲勋等侨界领袖。他们以侨乡精神为母本,凝练形成了“敢为人先、敢闯天下、开放包容、诚实守信”的天门精神。
海外侨胞拥有智力、人脉等资源优势,成为天门与世界联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天门借助“华创会”“侨商荆楚行”、海外出访等契机,开展以侨招商工作,签约了一批符合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
天门“荣誉市民”黄颖欣:
做好家乡与世界的“桥梁”
“天门,那是我们血脉起源之地,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从哪里来。”10月23日,马来西亚环境部智库成员、世界经济论坛青年领袖、马来西亚会长黄颖欣,在华创会开幕式现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生于1980年的黄颖欣,是生活在马来西亚的侨“四代”,她能说一口地道的天门话。
黄颖欣的曾外公、曾外婆、外公、外婆都是湖北天门人。她大学在英国留学,2006年回到马来西亚,帮助家人打理种植生意。之后,她创办了教育机构、做政治研究。
2017年,黄颖欣第一次回到天门。“回家乡天门,听到天门话,吃着天门的蒸菜,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当时,她和叔外公张麒麟、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妹妹全家三代人一起踏上了寻根之旅。
张麒麟生前是马来西亚湖北同乡会会长。多年来,他一直动员众多海外湖北人回家乡兴办各项公益事业,为家乡经济振兴和教育医疗事业发展作贡献。2019年,张麒麟去世。黄颖欣接过叔外公的“接力棒”,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继续推广家乡、推介武汉。
这些年来,黄颖欣积极秉承叔外公遗志,竭力推动两地人文交流与经济合作。作为马来西亚“希望行动”(Ops Harapan)发起人,2020年,她在马来西亚动员海外侨胞捐款捐物,助力祖国疫情防控;2021年,黄颖欣邀请50位马来西亚小学生参加“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活动,密切两地文化交流。
“引导更多侨胞朋友了解中国、认识湖北、走进天门,在助力家乡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成就辉煌事业。”本届华创会上,黄颖欣作为天门市“荣誉市民”,宣读了“共建新时代侨乡倡议书”,她说:“祖国和家乡的未来一定越来越好,我要做好家乡与世界的‘桥梁’,把更多湖北企业推介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侨胞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
侨商尹以桥:
带动家乡1000人走进非洲创业
20多年前,原本在武汉理工大学任教的湖北小伙尹以桥走出家乡下海经商,远赴非洲马达加斯加创业,主要从事铝合金门窗加工及建材贸易工作。创业期间,尹以桥和合作伙伴深挖门窗加工、玻璃深加工、建材贸易、矿产开发等领域,产品覆盖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肯尼亚等地,公司迅速从一家小型加工厂成长为马达加斯加最大的铝合金门窗加工企业。
2005年,尹以桥在朋友引荐下参加第五届华创会,通过大会整合国内资源,成立了“未来集团”,自此开始在中国与非洲同步发展业务。19年来,尹以桥已参与十余次华创会。他表示,见证了华创会的成长,华创会也帮助自己在非洲的创业路越拓越宽。如今,未来集团已在非洲多个国家建立了工厂。
尹以桥深知,自己创业的成功离不开华创会和家乡的支持。为了带动家乡人民共同兴业致富,多年来,他利用自身熟悉当地营商环境、配套政策和风土人情的优势,帮助湖北不少企业实现了从“走向非洲”“落户非洲”到“扎根非洲”的转变。
“这么多年,我带动了家乡将近1000人到非洲就业创业,他们劳动期满之后又会回到家乡,利用工作所得买地、投资,这也能很好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尹以桥说,“我非常希望把湖北好的产品、好的品牌,推向非洲‘一带一路’的市场、推向美国,对天门经济发展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侨商甘普华:
从天门河走到多瑙河
“天门是我国内陆最大的侨乡,具有独特的侨务资源和优势,为我们开展海内外经贸往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常务理事、匈牙利欧侨实业集团总裁甘普华离开家乡天门多年,乡音却依然浓重。
1999年,甘普华南下经商。与老一代侨商一样,甘普华凭借着年轻人一身不服输的闯劲白手起家。甘普华回忆,那时候晚上在家加工衣服,白天到各个电子厂门口牵绳挂衣叫卖,二三十元一件的时装很受年轻工人的喜欢。掘到第一桶金后,他来到深圳东门老街租下门面,以前店后厂的形式开起档口。20世纪90年代,东门老街是深圳最繁华的一条街,每天来扫货的香港人、内地服装商、游客摩肩接踵。
后来,随着国内国外经济大环境的剧变,甘普华的公司抓准时代机遇,适时做出产业调整,分别把广州大时代、女人街两个传统服装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为网络服装批发市场。目前,两个市场已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每日服装吞吐量达500吨,旺季达800吨,年成交额达上百亿元,居广州之首。
天门服装产业园里,主播正在带货
2019年,甘普华在匈牙利成立了工程科技产业园区,将产业扩展到海外。“现在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出海是中国经济的关键词。这轮出海潮完全不同以往的商品出海、品牌出海这种简单的跨境贸易,而是供应链出海,工厂、仓储、物流等全球分布式布局。”甘普华说。
为了抓住新一轮出海风口,把握天门新时代侨乡建设机遇,甘普华建议,针对天门的优势产业,落地天门-欧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预制菜基地)、天门市服装欧洲(欧广)展示销售中心、天门制药企业等,让天门产品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买全球,卖全球”。
“从汉江到珠江,从天门河到多瑙河,不管身处何地,我永远心系天门。”甘普华说。
侨商张发明:
希望带动更多新生态华侨回乡创业
“我16岁离开天门,25岁走出国门到美国留学、工作,45岁带着资金和自己的技术回到天门创业。”在“侨商天门行”助力天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现场,中美华世通生物医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发明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2008年,张发明怀着回报桑梓、造福乡民的强烈愿望,回到家乡天门投资创业,创建湖北华世通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后来又在武汉光谷生物城创建中美华世通研发中心。在天门落户十余年来,该公司注重医药产品的研发、创新和改进。
“作为一个回乡创业的天门人,我深深感到天门对侨资企业的高度重视,所以我心里就有一个愿望,要把公司从1个亿做到10个亿。”张发明说,2023年,该公司已实现1.1亿元销售,预计今年年底销售过2亿元。
作为回国创业的投资者,张发明一直有一个心愿,他希望自己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更多新生代华侨回国、回乡投资。“2008年我准备在天门投资的时候,很多中学同学都表示反对,甚至连我最好的朋友都打电话说不要回家,但后来我还是下定决心回来,就是希望自己能够长期坚持下来,把我的企业做好以后,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才能吸引更多人回来。”张发明说。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