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排名全市第一,这个县抓了这些…

今天(9月11日)下午

黄石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

打造重要增长极·县(市、区)长话改革

阳新县作为第一个上线单位

通报了全县整体情况

相关部门回答记者提问


元至6月份
阳新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服务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
七大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增长
7.7%、3.9%、20.4%
5.6%、14.1%、6.4%、26.8%
综合排名全市第一

阳新县从7个方面
简要介绍了工作成效


抓投资 促消费
一是扩大有效投资。总投资30亿元的远大22600吨营养品生产线等,155个新建重点项目开工125个,总投资20亿元的娲石矿投绿色环保材料等重点项目投产,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二是激发市场消费。积极开展家电“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1351.8万元。出台“房20条”,举办“迎春安居嘉年华”等活动,销售商品房3139套,销售面积41.46万平方米,总量全市第一。1-7月份,完成房地产投资11.03亿元,同比增长6.5%。百洞峡、仙岛湖均创世界纪录,“芒种开田垄 乡情韵阳新”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上半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6%、28%。

三是加强对上争取。争取省级以上项目10项,争取省级以上政策15项,争取各类资金53.93亿元。总投资110亿元的远大永晟制剂等13个项目纳入全省重点项目库


抓试点 求突破

一是“双集中”试点成效显著。创新形成“1411”工作体系,深入实施返乡就业创业、农村人口进城等聚人行动,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县城建设,落实落细租购同权等27项政策,今年来新增进城人口15751人。经验做法获省发改委专项推介,中期评估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

二是“数公基”试点加快推进。坚持“市县一体”,完成48平方公里范围的空间、一标三实、城市部件数据的采集工作,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场景加快建设。

三是“小流域”试点初见成效。完成良荐河小流域规划编制,大力推进“一川清水”“强农联产”“和美家园”行动,拆旧土坯房、危房等1210栋,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24万亩,阳新屯鸟产业展示体验中心投入营运,初步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目标

抓改革 优环境

一是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市场更加有效。制定并落实优化营商环境32条,获批创建先行区改革事项9个,兑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各类惠企资金5357万元,减免税费5000余万元。新增市场主体9315户,总量近10万户。

二是扎实推进大财政改革,政府更加有为。深化“三资”清理盘点,摸排国有“三资”全口径总资产3270.83亿元,盘活国有“三资”22.35亿元。积极化解存量债务,深化国企市场化转型,3家平台公司均成功获批AA以上信用等级,国企资产规模扩至690亿元

三是大力实施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投资更加高效。持续加强“三库”建设,共入库项目578个,计划总投资2685.16亿元,“三库”项目投资规模分别达到上年度的6.3倍、3.2倍、3.9倍。目录库转储备库、储备库转实施库转化率分别达到48.1%和58.4%。


抓工业 强创新

一是技术改造加速赋能。抢抓国家“两新”机遇,鼓励企业技改升级,完成技改投资9.43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全市第一。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原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重点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全省工业经济“赛马制”综合评价在二类县领跑区,一季度排名第一、二季度排名第三

二是园区平台日益完善。坚持“四园驱动”,经济开发区远大制剂项目完成“三通一平”,“双创”产业园入驻企业8家;滨江工业园所在的富池镇中部百强镇进位至20位;新港园区总投资200亿元的湖北优科精密制造项目即将投产,港口三期试运营;农科园农产品加工园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入驻产业项目12个

三是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新增阳新柑橘、金丝皇菊花茶2家“国字号”科技小院,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5.92亿元。获评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进位明显单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抓质效 提颜值

一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一片叶、一壶油、一条鱼、一只屯鸟、一篮果”“五个一”特色产业,新增特色种养殖面积2.8万亩。寿光模式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等项目顺利投产,新增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6家

二是和美乡村加快建设。大力实施“百村千湾”人居环境整治行动,27个和美乡村示范村、146个人居环境整治村建设稳步推进,245个共同缔造试点扩面推进。改建农村户厕729户,建成“四好农村路”215.3公里。实施“千村万树”行动,完成绿化面积1.9万亩。

三是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坚持“四个不摘”,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精准落实医疗、教育、住房等帮扶措施,全县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稳定在4.6万人以上,消除风险监测对象88户305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抓民生 办实事
一是就业保障更加充分。开展“春风行动”30余场,举办“阳新情·家乡行”等就业活动,新建“零工驿站”3个,新增返乡就业创业人口4309人

二是教育质量更加优质。总投资14亿元的职教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富川小学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新增学位1500个。深化教联体建设,创建市级以上教联体19个,一技校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高考再创新佳绩,287人被双一流学校录取,一本上线人数达到1209人,较去年增长13.4%。

三是医疗服务更加高效。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加快建设,县中医院首次在全省县级中医院考核中排名第一,120调度指挥中心、高铁小镇新区医院等项目加快推进,3家医院完成数字化病理科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四是养老设施更加完善。县社会福利院二期养护楼项目完工,改造幸福食堂9家,完成特殊困难老人适老化改造310户


抓安全 防风险
一是守牢流域安全底线。富池大闸除险加固等10个特别国债项目全部如期开工建设,富池二站等投入使用。今年,面对大雨大汛大洪、富河首开七孔泄洪,全县坚持全流域“一盘棋”,“拦、分、蓄、滞、排”多措并举、精准调度,实现了“零溃堤、零死亡、城区零滞水”目标。

二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两非”问题整治,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54万亩“小田并大田”改革被纳入全省试点

三是守牢生态安全底线。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42件信访件办结35件。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水质提升行动,总投资11.11亿元的“三湖一河”生态治理项目开工建设,长江入河排污口销号65个,整治网湖排污口50个,网湖等重点湖泊水质不断提升。

四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针对大家关心的就业、医疗、养老

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等具体情况

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进行了解答

上下滑动下方文字

查看解答

自2023年9月被纳入全省县城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试点以来,阳新县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构建“1411”工作体系,狠抓47项指标、27项政策、30个项目落实,全力聚人口、优空间、提品质、育产业,努力探索县城就地城镇化新路径,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年来,我们定制服务、多措并举,让进城落户成为新风尚。重点围绕引得来、留得住、聚得拢目标,为“四类”重点人群量身定制住房保障、教育、医疗、养老、产业等政策,大力实施聚人行动。2024年以来,新增进城人口15751人。其中,新增返乡人口4309人、农业转移人口7729人、外来人口2097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新增进城人口38262人。

一年来,我们加大投入、聚焦民生,让贴心服务成为新感受。以公共服务均等化、配套设施人性化、日常生活便利化为要点,创建市级以上教联体19个,改扩建学前教育阶段项目3个,双港小学、富川小学扩建教学楼和综合楼投入使用。全力推进医共体建设,县域内就诊率达97.13%。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升级。完成特殊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310户,改扩建互助中心17个,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需求。

一年来,我们统筹规划、综合施策,让绿色低碳成为新标识。以我县特有的山水形胜和历史积淀为基础,积极构建“一主(中心城区)、两副(富池、新港)、三特(龙港、王英、军垦)”县域空间布局。加快绿色低碳县城建设,建设分布式充电桩560个、智慧停车泊位5000余个、口袋公园10个,新增绿色、节能建筑40.9万平方米。高铁片区三纵三横主干道布局完成,武阳高速连接线完成通车,建成滨湖绿道和城市慢行道6条,新开通县城绿色公交线路12条。

一年来,我们立足区位、聚焦园区,让主导产业成为新高地。我们秉承以产业兴城,以产业聚人,持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力、竞争力。立足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华新“亿吨机制砂”、娲石矿投绿色环保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立足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总投资110亿元的远大永晟制剂工厂、总投资70亿元的远大原料药项目群加快建设;立足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品牌鞋业,全县聚集制鞋类企业共计680余家,从事鞋服产业人员4.3万人,辐射就业近4万人。

下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强化目标导向、政策实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开展五大聚人行动,提高县城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绿色低碳县城建设步伐,全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确保县城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为全省“双集中”扩面推广出经验、作示范。



上下滑动下方文字

查看解答

一是聚焦农民增收,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强化主导产业发展。围绕“品牌鞋服、生物医药、绿色建材”优势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加大技改投入,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当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128家规上工业企业1-7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98.87亿元,同比增长9%,工业投资与工业技改投资分别达 50.53 亿元、9.43 亿元。新材料与生命健康产业入选省级重点培育产业集群,品牌鞋业成功创建“阳新鞋匠”劳务品牌。聚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施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引育工程,围绕“一条鱼、一片叶、一只屯鸟  、一篮果、一壶油”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按照“种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品牌化”要求持续发力。1-7月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1.98亿元,增速9.2%,新增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3家。推动重点项目成势见效。全县确定纳入强县工程建设指挥部调度的当年新建重点项目155个,按照“一月一调度、双月一开工、季度一拉练”调度机制,新建项目开工率87%,完成总投资432.3亿元。1-7月份,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37亿元,同比增速15.2%。
二是守牢安全底线,夯实强县工程基石。坚持粮食生产党政同责。将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任务,纳入县委一号文件一同下发,持续开展“非农化”“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完成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3.54万亩,有序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落实“个人申报、干部走访、部门筛查预警”常态化监测方式,实现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健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长效机制,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抓好产业和就业两大主攻方向,整合衔接资金4465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发展项目79个,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47万亩,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4.6万人以上。把牢水环境安全底线。
坚持把守牢流域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深入实施富水流域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富池二站、富池口泵站更新、富河防洪治理二期基本完成,长乐园中型灌区改造、良荐河治理工程有序推进,陈家沟等5座小型水库顺利通过蓄水验收,科学应对多轮强降雨,富水安澜底线牢牢守住。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县镇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教育城乡融合发展。全县共有教联体53个,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学校总数178所,占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比例82%,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人数为613人及以上,占比达到1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45.6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3.27%。医疗服务全面提质。全县现有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2家,县人民医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二级甲等专科医院,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2.58万人、参保率为91.59%。相关服务更加均衡。已完成18个镇级综合文化服务站提档升级,特级3个、一级和二级各7个、三级1个。已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网点327个,形成了涉及仓、运、转、配全链条协同的寄递物流服务体系。已完工总投资2197万元失能特困供养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设置床位200张,提升改造农村互助照料中心3个,新增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310户。
四是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颜值”。对照“清通畅、码整齐、扫干净、保常态”要求,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确定1个和美乡村建设示范带、创建27个示范村、整治所有村庄湾组人居环境。全县已开工农村户厕建改683户,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1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2.18%、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清、扫、收、运和无害化处理100%全覆盖。乡村旅游活力迸发。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发展全域旅游,加快仙岛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和旅游集散中心信息化项目建设。截止8月底,全县共接待游客8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5亿元;总人次和总收入同比去年分别增长20% 和 23.6%。

五是突出改革创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探索“未诉先办”工作模式,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前解决,通过积分制推动“一约四会”的深入实施,推动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持续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研究出台并组织实施《阳新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的若干措施》,正在推进“组账村管”改革,全面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同、资金、分配依据、产权交易、财务管理和村级审计等方方面面工作。全力实施城市和产业“双集中”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以“1411”工作体系为方法路径,对标细化阶段性和中长期目标,从人口集聚、产业提质、民生政策、城市建设等方面促进就地城镇化,全力推动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上下滑动下方文字

查看解答

在2023年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阳新县跃升30位,成为全省进位最明显县(市、区)之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近几年来,特别是2021年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区)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创建统筹科技创新工作,抢抓武汉都市圈发展机遇,通过深挖科创潜力、加速融圈入群、链接创新资源,充分释放“创新裂变”效应,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阳新县不断优化科创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关于打造“创新活力之县”十条支持政策的意见》、《关于打造“创新活力之县”十条支持政策的补充意见》、《关于支持黄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阳新核心区十条政策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阳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政策,逐步加大对阳新县科技创新中短板的政策支持力度,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2021年至2023年,阳新县对科技型企业累计发放担保贷款1.6亿多元,发放科技创新惠企政策无申请兑现资金5826.8万元,惠及企业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7家增至75家,实现翻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244.35%,位居全省第二。新物种“瞪羚”企业达19家,专精特新企业达2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远大生科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阳新县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021年至2023年,阳新县先后与6所高校签订了科技创新框架合作协议,常态化在经济开发区、黄石国家农科园等经济主战场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与湖北师范大学共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湖北理工学院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与湖北大学共建“大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中药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等。三年来,共7家企业获得黄石市“三链融合”产业创新优秀成果项目,解决技术难题30多项,累计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3.36亿元。


阳新县不断加快建设各类创新载体。富池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特色产业基地入选国家“火炬基地”;黄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加快建设,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加快推进。2023年建成全省唯一一家县级层面落地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全县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及研发机构数达11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0家,省级以上创业载体12家,其中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创新载体的建设,提升了科技项目的承载力,截至目前,今年新争取到省级科技项目8个,创历史新高。


阳新县不断推进融圈入群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企业在武汉建立“科创飞地”,推动11家企业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阳新科技合作基地”。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优势产业资源,打造生物医药“研发+原料药+制剂+物流销售”全产业链条,生物医药产业入选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引进华新(阳新)亿吨机制砂石项目,通过强链延链,形成功能性无机材料、新型水泥—功能性涂覆料等六条新材料产业链;依托远大生科,打造全球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基地。


总之,阳新县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在黄石打造重要增长极中作出阳新贡献提供科技动力。



上下滑动下方文字

查看解答

良荐河小流域位于我县东北部,网湖上游,属于丘陵谷地相间型小流域,拥有丰富的山岭植被、万亩耕地和滨水村落,区位优势较为显著,特色农产品类丰富,文旅资源极具潜力。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阳新县以省委专题会议精神为指引,确定良荐河小流域作为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坚持问题导向,统筹项目实施,着力将良荐河小流域打造成现代农业先行区、和美乡村示范区、小流域治理试点区、共同缔造实验区。


一是加强机制保障。年初成立专项工作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为指挥长。设置“一办三组”,产业融合发展组、人居环境改善组和基础设施建设组。各单位配合联动,统筹协调推进。建立“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总结”会议制度,围绕工作重点、核心特征、关键问题,进行充分研讨。
二是突出规划引领。编制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规划,制定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实施路径、重点举措、评估指标,提供纲领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技术指引。
三是坚持项目为基。制定治理项目清单30项,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类7个、产业融合发展类15、人居环境改善类8个,已完成项目17个、在建7个、拟建6个。(1)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措施思路,开展河道疏浚、清淤12公里,两岸除杂、生态修复11.8公里,在下游网湖入湖口建设人工湿地10000平方米,进一步提升河道安全,逐步擦亮生态底色。(2)在基本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依托优质稻、屯鸟、茶叶、渔业等特色产业基础,推动农资整合,建立“乡镇+公司+村集体+农户”联营模式,实现村民、村集体和投资者三方共赢,持续壮大特色产业。(3)通过开展拆旧除杂和绿化美化提升人居环境。拆除危房旱厕1210栋,清理沟渠塘堰154处,收集生活污水2000户,清理垃圾死角1200处,种植苗木3.6万株,覆绿面积千余平方米,营建万亩良田2片、樱花大道1条,整体提升人居环境。

四是坚持共建共享。小流域是群众的生产生活基础单元,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群众共治”协同推进作用,划分湾组治理单元、组建生态护卫队、乡风文明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共同守护、共同治理。


下一步,阳新县将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确保实现全年红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湖北实践阳新篇章

(作者:黄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