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
在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控制下
江南等地出现
持续性高温天气
江苏、浙江、上海
安徽、江西等地部分地区
白天最高气温突破40℃
8月2日凌晨
上海徐家汇站最低气温32.1℃
平了该站日最低气温的最高极值
不仅白天高温炙烤
而且夜间焖蒸桑拿
日夜连轴热
根本不给人喘息的机会
热得很彻底
你是不是也有以下疑问:
“夜晚没有太阳为什么还会有热浪?”
“这热浪从何而来?”
“夜间高温有何危害?”
……
这篇科普为你解答
↓↓↓
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的气温称为高温,连续数天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
夜间热浪顾名思义就是在夜间的高温热浪,即夜间温度持续偏高。虽然其出现在夜间,但“武力值”和“破坏值”却不容忽视。夜间热浪擅长用夜晚的漆黑来迷惑人们,使人们对其掉以轻心,随即释放大量热量。
△8月5日晚20时,多地气温仍在32℃以上。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夜晚没有太阳为什么还会有热浪?
造成白天和夜间高温的物理机制与陆气相互作用和气象条件有关。通常我们认为,日落后气温就会自然降低,但实际白天累积的能量在夜间才开始慢慢释放。白天在大气边界层内积累的热量, 可以保存至夜间, 所以白天高温可以持续至夜间。
△1980—2017年中国夜间热浪事件次数的时间序列及趋势。图片来源:Shi, Z. et al., 2021
在夜间,因为热岛效应等因素,城市内部持续高温的时间会更长,温度下降缓慢。若是在湿润的气象条件下(俗称“桑拿天”), 夜间有云层,像大棚的保暖罩一般盖着,较强的向下长波辐射也能造成夜间温度较高。
夜间热浪的形成主要原因是两点:
一是城市化导致蒸发量减少和风力减弱,加强了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图片来源:Gosmartbricks
二是除了减少蒸发和风外,城市的黝黑道路比农村的绿色植物更低的反照率增加了白天的热量储存并增强了夜间的长波热量释放。
总的来说,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化对夜间热浪的贡献不同。城市的发展程度越高,下垫面铺路越多,渗水能力越差,对应着不透水表面积越大,地表蒸发减少却又吸热增多,最终则不断地使城市热起来。
夜间热浪有何危害呢?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学研究所发表在《细胞》杂志子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人们热醒的次数正变得越来越多。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世界各地智能手表的数十亿次睡眠监测数据后发现,气候变化导致的高温与睡眠时间大幅减少有关,夜间温度升高会使平均每人每年减少44小时的睡眠时间。
在气温超过30℃的夜晚,人均睡眠时间约减少了14分钟;哪怕夜晚气温只是超过了25℃,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
尤其对老年人和女性来说,夜间热浪造成的睡眠损失更大。
研究人员预测,如果不采取措施来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到2099年,炎热的夜晚可能会使每人每年少睡50至58小时。
高温热浪使热射病、急性心血管事件等发病风险增加,于是很多人将注意力放在白天的高温上。事实上,夜晚气温虽然没有白天那么高,但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仍不容忽视。最重要一点,在于夜间温度升高会降低人们的降温能力,阻止人体从白天的高温暴露中恢复,从而增加中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
2022年8月发表于《柳叶刀—星球健康》的国际合作研究指出,预计到本世纪末,气候变化引发的夜间高温,将使全球死亡率增加60%。这支由中、韩、日、德、美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称,到2090年,在东亚的28个城市,“热夜”事件的平均强度将翻一番,温度将从20.4℃增加至39.7℃。过高的温度破坏了正常睡眠模式,从而增加疾病负担。
夜间的热环境可能会干扰正常的睡眠。而睡眠不足则会导致免疫系统、精神健康受损,并增加患心血管疾病、慢性病、炎症等的风险。
如何应对“夜间热浪”?
高温天气提前拉窗帘。如果卧室下午或傍晚依旧阳光充足,则可在白天气温升高时提前拉上遮光窗帘,这样室内升温会慢下来,相对更加凉快。
夜间高温对人体的影响很大程度体现在睡眠上。可以采用提前开风扇或空调以降低室温,使用透气的竹制床上用品等。不过,在日夜兼热的情况下,更要注意避免终日待在空调房导致缺氧引起头疼等“空调病”。
饮食上以清淡为主,睡前避免吃大鱼大肉高油食物,因为消化食物的过程也会引起体温升高。
临睡前可以适度喝水,有助睡眠,降低脑血栓等发病风险,尤其是老年人,不能因害怕起夜就不喝水。睡前喝水不要太多,100至200毫升就行,如果患有肾脏疾病等,应遵医嘱控制饮水量,以免加重病情。
从长远看,如何缓解夜间热浪?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对铺路和建筑材料的选取、房屋颜色的选择、楼栋间的间隔和通风等应有所考虑;提高对夜间热浪的关注,让公众对这个“天气刺客”有所认识有所防范。
而要从根本上减少夜间热浪的发生,还需全球共同采取减排措施,减缓气候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