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环境吃烧烤,7人同时中毒!医生提醒

冬季通常被视为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然而,夏季的“反季节中毒”现象也屡见不鲜。


6月7日凌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诊室来了一批患者,挤满了整个诊室,急诊值班医生闵思庆通过询问病史得知,7人结伴一起吃夜宵,在一个密闭环境、无窗无通风的包厢内吃炭火烧烤,持续1个多小时。


随后,7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行走不稳,部分人员有跌倒、抽搐,其中有一老人受伤较重,反应比较迟钝,有多处摔伤,并磕掉了牙齿。


值班医生迅速诊断,这是一起典型的密闭环境下一氧化碳(CO)中毒事件,立马开设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检验项目与影像学的检查,并第一时间联系安排高压氧舱治疗,所有的检查报告再次确认了是一氧化碳中毒。


经高压氧舱治疗后,7名患者安全返回急诊科留院观察,目前已陆续安全出

院。


图片

患者在高压氧舱里治疗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这次紧急抢救的7名患者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他们能很快地从包厢内走出来,假如时间持续再长一点,可能就会昏迷在包厢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最直接的手段。”闵思庆说。


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 主要为缺氧,轻者有头痛、无力、眩晕、活动后呼吸困难;


  • 症状加重,患者口唇呈樱桃红色,可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


  • 重者呈深昏迷,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患者多有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


部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于昏迷苏醒后,经2~30天的假愈期,会再度昏迷,并出现痴呆木僵型精神病、震颤麻痹综合征、感觉运动障碍或周围神经病等精神神经后发症,又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化学伤害救治中心医生提醒,即便是在夏季,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依然存在,例如在空调房里紧闭门窗,同时使用燃气灶具而未开启有效的排风设备,密闭环境下的炭火使用等都是引发CO中毒的罪魁祸首。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CO中毒最直接的手段。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


1.迅速将中毒患者脱离中毒现场,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解松衣扣、腰带,保持呼吸畅通;


2.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及时送往医院,对意识不清的患者保持侧卧位,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发窒息。


3.在等待急救人员的间隙,对中毒者做进一步观察和紧急处理;如发现心跳呼吸停止,进行心肺复苏。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1. 室内用煤火炭火时应有安全措施(如烟囱、风斗、开门开窗通风等)。


2. 不使用淘汰热水器,如直排式热水器和烟道式热水器,这两种热水器都是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不使用超期服役热水器;冬天冲凉时浴室门窗不要紧闭,冲凉时间不要过长。


3. 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开放空调机;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感觉不适即停车休息;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4. 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报警器是专门用来检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装置,能在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的时候及时地报警,有的还可以强行打开窗户或排气扇,使人们远离一氧化碳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