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落水怎么办?学学“躺平式”自救

6月9日,浙江杭州


一名女子不慎掉进西湖

冷静“躺平”等待救援

不久后

救援人员开着救援艇飞驰而来

将女子安全营救上岸

△ 来源:杭州日报

“躺平式”自救

为落水女子赢得救援时间

也获得网友纷纷点赞

炎炎夏日

亲水纳凉安全不可忘

如何避免溺水事故?

有人意外落水怎样安全施救?

救命秘籍务必掌握

意外落水“仰漂”自救

1.放松身体向后仰,不要挣扎防下沉。

人体可以产生浮力的肺部位于上半身,而身体的重心位于下半身。在身体没有放松的情况下,人会沉入水中。

2.将双手举过头顶,这样重心就会向上移动,帮助身体仰躺在水面。抬起下巴,尽量让口鼻露出水面,保证呼吸,同时大声呼救。

3. 注意周围有没有能帮助漂浮的物品,可将空塑料瓶等具有浮力的东西抱在身前,更有助于漂浮。

溺水的四大认知误区

误区一:溺水的人都会挣扎并大声呼救

真正的溺水是快速而无声的。溺水者的手臂忙着划水,很难伸出水面;鼻子、嘴巴时浮时沉,想呼救也很难发出声音。因此,如果发现有人在水中浮沉,安静无声,要警惕溺水的发生,及时施救。

误区二:有游泳圈就不会溺水

充气式塑料游泳圈并不是专业的漂浮装备!当水流湍急或发生变化,未抓住游泳圈或充气游泳圈漏气时,都可能造成溺水事故。

误区三:“倒挂控水法”能救溺水者

倒挂控出的水大部分是食道和胃中的水,而对于溺水者来说,最致命的是吸入肺部的水。“倒挂控水法”不仅无法排出肺内的水,还可能把胃里的食物弄进气管,进一步增加阻塞呼吸道的风险

误区四: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

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滑倒或者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更多人落水,很可能导致更大伤亡。尤其是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的能力,切勿盲目施救。

遇溺水者如何正确施救?

会游泳不等于会救人。遇到有人溺水,施救时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避免盲目施救。

1. 在岸上通过“叫叫伸抛”法施救。

“叫”:大声呼救,寻求周围更多人的帮助;

“叫”:拨打110、119、120等报警求助;

“伸”: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树枝、木棍、竹竿等递给落水者;

“抛”:将泡沫块、救生圈、密封的空塑料瓶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帮助其漂浮待援。

2. 如果具备下水救援的条件,救援者要从背后接近溺水者,再托起他的身体,让头露出水面,侧游上岸。

注意!千万不要从正面靠近溺水者。因为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可能会死死抓住任何东西。万一被抓住了,应该松手下沉,先离开溺水的人,然后再施救。

在此提示您

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

一定要牢记防溺水知识

提高警惕 谨防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