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两会·跨省联动丨鄂云藏桂浙5省党报联动聚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实践




2023年7月4日,湖北来凤县旧司镇农园、上海金山区山阳镇山阳田园共同组织的“沪鄂两地土汉少年携手共绘未来”活动在农园举行。34名土汉学生在体验土家族打糍粑传统民俗。湖北日报通讯员 杨杏 摄



2021年12月22日,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纪念会,云南各民族团结一心阔步向前。云南日报 陈飞摄



今年2月10日晚,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东嘎街道东嘎社区民族团结居民张兴丙夫妇孙子正在抽写好“馅儿”的纸条。 西藏日报记者 潘多 摄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干部群众手牵手,跳起民族团结舞。桂林市民宗委供图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长桌宴上,畲汉群众同乐同享。浙江日报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汇聚起强大合力,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族群众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奋斗在一起,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为促进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国两会期间,湖北日报联合云南日报、西藏日报、广西日报、浙江日报,聚焦各地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创新实践,采访5省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分享本地区好做法、好经验,为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来凤县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黄林——

构建联动合作机制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来凤县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黄林

今年春节期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省级“三项计划”示范点旧司农园张灯结彩,游人如织,各族群众到农园赏美景、品美食,感受非遗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农园日接待游客5000人次以上。

“旧司农园建设,是来凤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探索民族团结新方法和新路径,着力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特色和亮点。”来凤县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黄林介绍,对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来说,旧司农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

自承办“农园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试点项目”以来,旧司农园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融入培训课程、融入园区建设、融入文化活动、融入品牌打造,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有形有感有效做好“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宣传教育,切实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

同时,旧司农园把提升覆盖面、体验感和实效度作为目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承办“从春天出发,向幸福迈进”等系列商旅文融合文化活动周活动,开发学民族舞蹈、探访养蜂人、识中华本草、听农村发展等多项极具趣味性、教育性的研学课程,开展春节团年宴、春节年俗活动等,打造“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模式,让各族学员、群众、游客在农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旧司农园与上海金山区山阳镇山阳田园深度合作,旧司与山阳两地协作共建,推动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商贸交流、文化互鉴、情感沟通,构建多形式、常态化的各民族“三交”联动合作机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黄林说,2024年,旧司农园拟承接恩施海外旅游有限公司组织的青少年红色研学、“红星照耀中国”红色研学上海青少年重走长征路等活动,全力打造青少年交流活动品牌,进一步拓展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

结合自己对实施“三项计划”及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工作的调研思考,黄林建议,下一步,“三项计划”要进一步抓好示范点建设,由点到面稳步推开,积极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一级演员茸芭莘那——

以文塑旅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一级演员茸芭莘那。云南日报记者 雷桐苏 摄

今年春节,旅游大省云南再次“火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各族群众相聚于此,感受体验彩云之南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据统计,春节假期8天,云南实现旅游总收入637.4亿元,按上年春节可比口径增长45.1%。

“游玩云南,特色民族风情、民族文化让游客流连忘返。”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民族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茸芭莘那深有感触。她表示,云南民族众多,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是云南旅游“金字招牌”的一张亮丽名片。

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以文塑旅,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可以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茸芭莘那说,近年来,云南在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向前发展过程中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提升“泼水节”“火把节”“三月三”“目瑙纵歌”“长街宴”等民族节庆旅游示范品牌。游客通过沉浸式体验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和当地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在共享节日的快乐中增强认同、美美与共、心心相融,也丰富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时代内涵。

“以旅游为媒、以文化会友,旅游已成为云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茸芭莘那表示,在云南的许多民族地区,当地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做到农文旅深度融合,各族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有效提升“幸福指数”的例子数不胜数,民族文化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增进各民族相互了解和情感认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茸芭莘那认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城乡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带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将发展好旅游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做到实处。她建议,充分利用活态的、本真的民族文旅资源,让游客从景区走进社区,体验、参与各民族活态的生产生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往交流。打造“阅读+旅游”新模式、新业态,通过与各民族有关的书籍的推广阅读,激发潜在游客的旅行兴趣,促进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开启“双向旅游”交互项目,鼓励各族群众走出去,结伴而行、集体旅行,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体验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生产生活,通过旅游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众源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卓嘎——

创建互嵌式 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众源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卓嘎。 西藏日报供图

“美朵,今天下午我有事走不开,放学时帮忙接一下我儿子。”家住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娘热街道的赵国乐对着电话说。赵国乐经营着一家川菜馆,在藏十余年,他和藏族邻居相处十分融洽,谁需要帮忙他都义不容辞,藏族同胞也视他为自家的汉族兄弟,你来我往,感情深厚。

一件小事,展现的是西藏各族群众不分你我的民族情谊。

5个地(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市),63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8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40个、模范个人189人……近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以来,西藏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工作,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不断加深交往交流交融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留下了一段段共同团结进步的佳话,成就了一个个共同繁荣发展的事业。

“我认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键在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全国政协委员、西藏众源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卓嘎说。

同时,作为拉萨市政协委员的卓嘎,也曾对如何更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行过调研和学习。“我了解到拉萨市窗口单位以综合服务、提供帮助、便利快捷、公开透明为目标,便民服务大厅全覆盖;各乡(镇)、村(居)用心用情服务各族群众,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法律援助、子女入学、卫生保健等纳入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范围;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组织各族各界‘结对认亲’,帮助困难群众解困纾难……这些做法,都是我们整合各类社会组织资源,搭建群众乐于、便于参与平台的优秀典范。”卓嘎介绍,现在的拉萨着力推动创建以团结、共治、教育、平安、文明、富裕、居住、发展、智慧为抓手的“九个”互嵌式社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实现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提升辖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丝成线始坚韧,溪流汇海方长流。卓嘎认为,在推进新时代西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征程中,要进一步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做细、做深、做实,推动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长吴国军——

文旅融合助推民族团结进步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长吴国军。广西日报记者 覃文武 摄

自己是壮族,妻子是仫佬族,儿媳妇是汉族,餐桌融合了几个民族的口味,有壮族的糍粑、粽子,也有仫佬族的冷食、白汆。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龙凤村金鸡屯何明星家的基本情况和生活日常。

全国人大代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长吴国军说,在金鸡屯,居住着壮族、汉族、仫佬族、苗族等7个民族,78户380多名村民世代和睦,其中不乏像何明星一样一家3个民族6口人的多民族家庭。他们互相尊重民族习惯,日子过得幸福美满,演绎了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故事。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广西,全区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达163.66万户,“十口之家、情融五族”在广西比比皆是。这些幸福的小家,正是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缩影。

吴国军表示,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近年来,罗城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文旅融合发展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深入挖掘仫佬族的丰富民族文化,创新民族风情游、民俗体验游、村落风光游、特色节庆游等发展模式,罗城利用“广西三月三”、婆王节、仫佬族依饭节、走坡节等特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基层群众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活动。

其中,仫佬族依饭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节日是仫佬族人民感恩还愿、庆贺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平安的重要节日。截至目前,罗城已成功举办5届仫佬族依饭文化旅游节,成为罗城的一个文化招牌,吸引全国各民族同胞前来参与体验。

在罗城的棉花天坑景区,别具一格的天坑景致和悬崖酒店,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探秘、休闲。“景区附近的四把镇棉花村,曾是一个仫佬族聚居的深度贫困村,随着景区的开发,棉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吴国军介绍,罗城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民族团结”新路子,重点打造四把镇棉花村深洞屯、东门镇石围古村和小长安镇大勒洞屯3个民族特色村寨,当地群众或在景区务工,或开办农家乐,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提升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全面开展村屯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促进村屯邻里和谐工作,以邻为善、以邻为亲、以邻为乐。”吴国军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蓝景芬——

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建设和谐美丽家园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蓝景芬。浙江日报供图

阳春三月,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深垟村,这个美丽的“多肉石寨”游人如织,上百种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吸引着一批批来自上海、苏州等地的游客前来打卡。

村里专门打造了多肉“石榴红共富基地”,建立了雅景多肉文化园,设置了廊桥、门楼、畲寨等百余个景观节点,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在深垟,家家户户种多肉,发展“多肉庭院经济”,2023年销售额近2000万元。

像这样的“石榴红共富基地”,景宁还有很多。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聚居着汉族、畲族、苗族、彝族等民族。这些年,景宁持续推进城市、乡村“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培育,把“石榴红”家园、共富基地、志愿服务队、宣讲团培育和建设嵌入各类基层阵地中,形成“金坵石榴红家园”“民族巾帼共富工坊”等30余个“石榴红”品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细胞工程”在全县落地生根。

“景宁奋力走好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多领域、多层面、多途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景宁。”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蓝景芬深有感触。

“景宁以文化育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融入青少年课程体系,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蓝景芬举了个例子,红星小学搭建“DIY红阅读”课程体系,打造“团结手拉手”“非遗进校园”等特色品牌,推出了红歌、红剧、红诵等12个精品节目,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去年6月,新疆新和丽水小学与景宁实验一小的师生同上一堂网络音乐课,新疆孩子跳畲舞,景宁孩子跳新疆舞,相距万里的民族学生‘云端共舞’,像一颗颗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实现‘民族团结一家亲’。”蓝景芬说,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作为山区县,景宁聚焦生态和民族两大优势,聚力产业培育夯基破题,走深走实共富特色之路。”蓝景芬介绍,县里打响“景宁600”品牌,培育“好畲品、好畲味、好畲居、好畲艺、好畲匠”等“好畲”系列,品牌销售额累计超过7.3亿元。依托景宁民族创业园和丽景民族工业园两大工业平台,景宁做大做强精密制造、竹木加工、畲医药大健康等主导产业,民族工艺品、竹木制品纷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谈及民族风情旅游,蓝景芬建议,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融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以节为媒擦亮民族文化品牌,文创助力促进民族文化外延,弘扬特色民俗激发民族文化活力,积极培育各民族共同富裕团结进步精品带,更好地打响特色旅游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