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国年|民俗里的“中国年”

历添岁月,春满山河。新春的“年味”,总是叫人那么盼望。

打铁花、赶大集、做欢团、扭秧歌、踩高跷……你听,这浓浓的“年味”就藏在这些民俗里。

民间艺人在洛阳2024隋唐河洛文化庙会上表演打铁花。新华社发(黄政伟 摄)

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市民们在拍照记录打铁花的精彩瞬间。(受访单位供图)

“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为中国喝彩。”

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民间艺人用木板将滚烫的铁水打向空中,流光溢彩,宛若一场漫天缤纷的“铁花雨”,引来现场群众阵阵欢呼,带来浓浓的年味和喜庆。

“第一次观看打铁花的表演,让我对非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对打铁花艺人的技艺和勇气感到很钦佩。”

2月5日,游客在甘肃兰州的黄河市集上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人们在牛头崖大集挑选年货。新华社记者 郭雅茹 摄

过新年,逛大集。年货市场是“年味”最足的地方。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的牛头崖大集,年货商品琳琅满目,往来顾客摩肩接踵。

海鲜水产经营商户王雅茹说,“偏口鱼、黄花鱼、鲈鱼、敏子鱼,都是当地人特别认可的鱼,活的(鱼)都是基本上卖200多斤,黄花鱼基本上(卖)100条以上。”

人们在甘肃兰州的黄河市集上选购特色美食。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一边抓紧采买,一边满足味蕾,才是逛大集的标准打开方式。这熙熙攘攘、热气腾腾的景象,唤起了多少人的童年记忆,搅动着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

“以前是我的父母带着我来赶集,现在我带我的孩子来赶集。”

“赶集的人也都越来越多,幸福感都在脸上写着呢。”

在宣城市泾县茂林镇,人们在制作传统的年味特色美食小吃欢团。新华社记者 曹力 摄

欢欢喜喜过大年,家家户户做欢团。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茂林镇,过年一直传承着做欢团的习俗。

搓欢团不仅是一项体力活,还是一门技术活。一根毛竹劈两半,炒好的糯米和麦芽糖搅拌均匀后,先揉搓成一个个大小适中的团子,然后在竹片之间来回打磨直至外形变得浑圆,再点缀一两粒红色的炒米,经过烘干除湿后,一个个欢团就出炉了。

泾县茂林镇茂林社区党总支书记凤蔚蔚说,“欢团是茂林镇一种传统的年味特色美食小吃,成品的欢团的外表洁白浑圆,有其欢欢喜喜、团团圆圆的寓意。”

欢团,不仅是一道美食,也包含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在盘锦市大洼区的田庄台镇,龙舞、扭秧歌、踩高跷一派热闹的景象。新华社记者 赵泳 摄

在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的田庄台镇,龙舞、扭秧歌、踩高跷一派热闹的景象。舞者充满活力,手持大龙,配合鼓点,用灵动的身姿和表情,将龙的形象和气势生动地呈现出来。

辽河口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洪琦说,“这个龙舞和其他的地方还不一样。特别是在头舞龙之前,要把龙扎起来,就做成一个架子盘起来,把龙头放在上面,龙尾是形成一个圈。龙舞的状态也和其他地方也都完全不一样,所以说保留着传统的东西。”

郗旺在天津杨柳青画社里刻版。新华社记者 徐思钰 摄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给千家万户的中国年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天津杨柳青的木版年画流传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杨柳青木版年画木刻技艺工艺美术师郗旺说,“杨柳青年画中最有名的系列就是娃娃系列,里边有一张最经典的年画叫做‘莲年有余’,是一个娃娃抱着一条鱼,手捧着莲花的这么一个形象。”

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年画变得丰富多彩。

在天津杨柳青画社,郗旺(右)和同事讨论年画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郗旺说,“虽然说时代在变,但年的仪式感还在。杨柳青木版年画也在继承中不断出现新花样。现在我算画社里年龄最小的传承人,作为一名年轻人,我觉得年画不一定停留在纸上。我们画社也开发了带有年画元素的T恤、钥匙扣、红包等等物件,展现一种我们作为新时代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和创新,也希望培养更多年画爱好者,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这门传统艺术。”

2月10日,市民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游玩,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新华社发(陈熙 摄)

从东海之滨到西域大地,从平原旷野到雪域高原,民俗活动为千家万户带去“年味”,神州大地在新春的美好氛围中拥抱祝福与希望。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