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丨一个鄂西山区养牛场华丽“蝶变”的背后



图为湖北省鹤峰县下坪乡留驾村风光。

新华网武汉12月12日电(肖进安、吴文华)在湖北西南边陲、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鹤峰县下坪乡,一处修建在半山腰的养牛场近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处养牛场建成后,养的牛将是喝山泉水、听轻音乐、吃中草药的生态牛。更神奇的是,这处养牛场将是一处无臭味、无蝇蛆、无环境污染,牛粪尿全部在牛舍内降解的生态养牛场。

在下坪乡留驾村见到养牛场的主人陈功杰时,他正在自家院子张罗“鹤望山居民宿”装修的事情。院子所处的留驾大河坝一带多年前还是不毛之地。陈功杰来这里后,养起了牛,办起了葡萄园。乡亲们把田地租给他,农闲时在葡萄园里做工。



图为陈功杰投资的“鹤望山居民宿”正在装修。

紧挨着民宿旁边,有一处占地面积近20亩的养牛场,牛舍里面养着260头西门塔尔牛,其中能繁母牛有110头。

2009年前,陈功杰(随母姓)、邹建华俩兄弟一直在深圳务工。经过多年的积攒,有了一定积蓄后,俩兄弟决定返乡创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家乡黄牛越来越少,黄牛肉在市场上货源紧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于是决定进军养殖行业。从2009年开始选址、建牛场,到2010年首次养牛20头,俩兄弟探索出了一条自繁自养、种养结合的模式,目前年产值已突破200万元。依托牛场沼液建起的葡萄采摘园,因为绿色、有机,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留驾村三面环水,这里毗邻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背靠“中国仙本那”屏山峡谷,溇水河两条支流流经全村,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陈功杰在牛场附近建起了两栋三层楼的高端民宿,目前一栋已经完工,准备元旦前后正式营业。

初冬的武陵山区,细雨蒙蒙,空气格外清新。但走近牛舍,可以闻到很强烈的异味。陈功杰说,这是他家的老牛舍,预计年底搬迁。



图为陈功杰家的老牛舍。

鹤峰县溇水源(白泉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前线指挥部第一副指挥长皇甫鸿介绍说,在下坪乡白泉河区域,东洲河、小河湾河、蛟蝉溪、两河溪、燕湾河等5条溇水河支流交汇,形成白泉河小流域。由于流域内存在生活源、畜禽养殖、农业面源等污染风险,特别是养殖户存在粪水直排、粪污渗漏等现象,当地民宿旅游高峰时污水处理能力不足,2023年6月,鹤峰县决定启动溇水源(白泉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将溇水源(白泉河)小流域打造成江河源头生态保育典范。而陈功杰的牛场所在地处于白泉河小流域核心区,牛舍旁边就是河流,牛场粗放式养殖也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整体规划不契合,群众经常向环保部门投诉,搬迁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

陈功杰说,最初地方干部做工作要他搬迁牛场时,他心里抵触情绪很大。因为他家牛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备完备,交通便利,如果搬到其他地方,位置不一定有现在的好。同时,搬牛场、盖牛舍需要大笔资金,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风险太大。后来地方干部多次到他家里与他沟通,给他讲小流域治理的意义,并带着规划图给他讲未来发展的愿景,讲牛场搬迁给正在修建的民宿带来的好处,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与兄弟邹建华决定搬迁牛场。



图为陈功杰新修的牛场,即将投入使用。

皇甫鸿介绍说,了解到陈功杰搬迁牛场面临的困难后,县小流域试点工作前线指挥部召集县直相关部门到牛场先后召开10余次现场协调会。为解决新牛场的选址问题,她和下坪乡政府、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生态环境局鹤峰县分局等单位工作人员,先后7次现场踏勘,最终在邻村堰坪村六组找到了一处半山腰位置。新牛场位置开阔,远离居民集聚区,未来也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来到位于堰坪村的新牛场,雨已经停了,周边山峦叠翠,升起朵朵白雾,风景如画。

新牛场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几名工人正在修建沼气池。这里的沼液、沼气将免费提供给周边100余户农户及堰坪村、留驾村的1500多亩茶园。

新牛舍宽30米,长100米,牛棚沿口高6.5米。进入牛棚,感觉比低矮、阴暗的旧牛舍明显要宽敞、明亮得多。陈功杰说,新牛场海拔860米,空气清新,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超过2万个。牛舍饮用水源为山泉水,富含硒元素,采用自动化给水装置,可以确保每头牛随时“牛饮”。这里将打造成一处集休闲观光、犊牛饲喂、DIY制作、环保科普、农耕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生态化肉牛养殖基地。

新牛场总投资1100万元,让陈功杰面临不小的资金压力。为帮助陈功杰解决资金问题,地方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投资540万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陈功杰说,因资金量太大,当他有资金需求时,鹤峰县领导第一时间帮他协调,银行上门服务,贷款800万元,三天资金就到账了。



图为鹤峰县下坪乡留驾村风光。

陈功杰说,虽然他现在是一个“负翁”,自己在家乡走马镇的两栋房子也抵押出去了,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新牛场可养牛500余头,年出栏300余头,预计年销售额可突破千万元。通过不断积累总结,他已开始推行“牛-沼-果”绿色循环模式,积极创建“硒雪花牛肉”“硒葡萄”两大地标性品牌。牛场旧址将以红色文化馆、红色旅游为基础,建起户外露营基地,链接红色民宿、研学教育,成为全国各地游客寻找“诗和远方”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