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藏宝图丨五千年前的“一次性纸杯”



编者按:

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习近平

荆楚文化璀璨夺目,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深入挖掘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凝练荆楚文化标识,打造新时代湖北文化品牌。”

作为荆楚文化标识的“楚地文物”,蕴藏着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长江云新闻推出“荆楚藏宝图”系列报道,跟大家一起开启“荆楚宝藏”盲盒,探秘一件件“绘”说话的楚地文物,领略“荆楚三千年”的文化魅力。





⬅️ 点击盲盒 开启“荆楚宝藏” ➡️


屈家岭遗址出土的蛋壳彩陶杯,在屈家岭文化之前没有在形态上与之接近的器具。它形似我们当今的一次性纸杯,杯壁厚度一般在0.5毫米左右;底部略厚,约0.5-1毫米;口沿最薄处只有0.2-0.3毫米厚。因胎壁薄如蛋壳而得名“蛋壳彩陶杯”。

今天盲盒中开启的这件蛋壳彩陶杯,是屈家岭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出土的。敞口,斜弧腹,底部略内凹,胎壁极薄,器表器内均绘黑彩,泥质橙黄陶。口径7.3-7.6cm,底径3.5cm,高5.4cm。它在数米深的地下沉睡了五千多年,居然没有被分解或分化,甚至保存得较为完好,其色彩鲜艳如新,真是传奇中尽显神奇。

场景想象图(蛋壳彩陶杯实际高约5.4cm)

结合文心一格绘制而成

说起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制陶艺术成就,人们不得不公认名冠中外的仰韶文化。但是多数学者认为仰韶文化的陶器是慢轮手制陶,发展到仰韶文化晚期,其中小型陶杯、陶碟等才是快轮制作的。一般来说,手制和慢轮制陶,往往器表保留有各种修整的痕迹,而快轮制陶的特征则是器体造型端正,器壁浑圆匀称,陶器底下一般会保留有螺旋式拉伸的指痕,且制作出来的陶器可以达到如蛋壳一样薄。

有考古专家发现,江汉地区是我国最早出现快轮成形的地区之一,湖北境内多处大溪遗址如关庙山遗址等便有了薄胎彩陶的身影;到屈家岭文化时期,陶器制作一改过去的手制或手制轮修为快轮制陶。屈家岭遗址出土的蛋壳彩陶,显现出先进的快轮制陶技术已经革命性地发展到极为兴盛的阶段,成为屈家岭文化独有的快轮制陶产物。

屈家岭文化出土的蛋壳彩陶杯

最近,同属于屈家岭文化的湖北沙洋城河遗址也发布了最新的考古成果。

作为新石器时代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的重要城址,沙洋城河遗址最新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的“水坝”遗存,是迄今发现最早且明确的水利设施。

专家推测其用于旱季供水、涝季排水,相关发现见证了长江中游先民的治水智慧,为探索长江中游史前治水区域差异提供了关键样本。


红色箭头处为“水坝”遗存

(图片为城河遗址联合考古队航拍图)

考古人员还通过勘探,在沙洋城河遗址王家塝墓地发现墓葬300多座,为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岭文化墓地,填补了长江中游史前大型墓地发现较缺乏的空白,彰显了屈家岭文化族群的智慧和力量。


文物“绘”说话


5000多年前,代表了史前最高制陶工艺水平的蛋壳彩陶杯,留下了独步天下的史前制陶绝唱。千年之后,科技和文物也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今天,让我们来一次前所未有的文物冒险,当文物来到“赛博”世界,它又能“进化”出什么奇妙玩法?请带着天马行空的想象,跟着文物穿越时光,来一场赛博朋克之旅。

点下方图片 开启“赛博朋克”之旅

本图结合文心一格绘制而成

从神农之根、到红安之魂,在湖北这片历史的厚土上,你还想开启哪些“荆楚宝藏盲盒”?让文物穿越千年,来一场“赛博朋克”的碰撞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告诉长江云新闻,说不定下期就是你心中的那个TA~


监制 洪燕

编审 康耀方 林如峰

制作 冉傲

美编 石璐茜

部分内容来源于屈家岭遗址博物馆

(作者:长江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