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应对缓解公共焦虑

阅读提要

打好信息畅通、科学指导的组合拳,消除“认知差”“信息差”,把信息服务工作做足、做在前,既是对社会心理的科学安抚,也能让相关谣言失去滋长空间。

入冬以来,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全国不少地方医疗机构接诊的感冒、发热人群增加。在一些地方,一个班上一半学生“中招”,发热门诊前排起长队,露营车、晾衣杆成儿科陪诊“输液神器”。哪些病原体正在流行,今年的流感是不是比往年更“凶”,“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如何有效防治,成为现阶段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湖北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近期我省流行的呼吸道疾病与全国其他省份流行趋势基本一致,以流感为主,未发现新的病原体,公众不必恐慌。专家表示,近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流感、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鼻病毒与腺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等,目前流感、部分肺炎链球菌肺炎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专家提醒,洗手、通风、戴口罩、易感人群打疫苗,都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

权威信息发布越及时,释疑解惑的工作越细致,越有利于社会公众心理的稳定。面对这一波呼吸道疾病“就诊潮”,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各地疾控中心专家就当地呼吸道疾病情况做详细说明,各大权威媒体加大对科学认知、防控知识的传播。近来,《呼吸道疾病防治手册来了》《肺炎支原体感染用药“三件套”别乱用》《不同呼吸道疾病有哪些区别》等信息,屡屡刷屏,恰恰说明社会对此类信息的渴求度。打好信息畅通、科学指导的组合拳,消除“认知差”“信息差”,把信息服务工作做足、做在前,既是对社会心理的科学安抚,也能让相关谣言失去滋长空间。

经历三年疫情的考验,我国在应对流行性疾病方面积累了更多经验,在保障公共健康上也有更强的底气和信心。更好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更好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不让疾病高发期成为就诊困难期,需要各地统筹调配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诊疗服务,更好地破解看病“一号难求”、输液“一位难求”的问题。充分发挥医联体的作用,推进分级诊疗,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引导患者科学就诊,避免扎堆大医院,让患者就医的时间成本降低,康复速度提升。对儿科力量不足的地方,更需要加大资源调配,保证午间、夜间等特殊时段方便看病,让幼儿及时得到救治。药品供给上,也需要得到充分保障,不因缺医少药延误病情,为公共健康提供应有支撑。

公共健康最终靠大家共同守护。教育部最新印发《关于做好冬季学校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切实做好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不带病上学,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监测预警,强化咳嗽礼仪等日常健康教育,被明确写入《通知》中。把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管好,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预防方式,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在全社会形成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为自己、为他人构筑健康防火墙。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它要求我们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每个重要时刻,都能有积极主动、科学有效的应对,都能有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担当。

(来源:湖北日报 评论员 艾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