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
是文明与土地最好的联结
家乡的地名
是大千世界最亲切的词语
是乡愁的载体,回家的路
每一个地方的地名都有其根源
生于黄石的你
知道家乡的“名字”
是怎么来的吗?
有了“黄石港”
山连延江侧,东山偏高
有了“西塞山”
陆氏村庄安居东方山下
有了“下陆”
......
“天地一烘炉,举世无双冶。”
殷小乙时期(前13世纪)
铜绿山铜矿的开采、冶炼已初具规模
铜绿山的铜支撑了楚国八百年
周夷王八年(前878)
楚王熊渠封其次子熊红为鄂王
在今之大冶胡彦贵自然村建鄂王城
用铜绿山之铜
铸造礼器、乐器、兵器,雄霸一方
此乃湖北鄂省称谓之源
唐哀帝天祐二年(905)
武昌节度使秦裴设置青山场院
专司采冶之责
“开青山大冶,公家仰足。”
宋乾德五年(967年)
南唐国主李煜升青山场院
并析武昌三乡与之合并,新置一县
按《庄子·大宗师》
“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一语
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大冶
1949年6月,大冶县人民政府成立,属大冶专区;1952年7月,属黄冈专区;1959年1月,属黄石市。1959年12月,撤销大冶县并入黄石市;1962年6月,恢复大冶县,仍属黄石市;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大冶县,设立大冶市(县级),12月19日,湖北省政府通知大冶县撤县设市,由黄石市代管;1995年1月1日,大冶市正式挂牌成立。
大冶市形成的地名文化景观
主要是以正名冠名的
文化艺术、特色产品
如大冶尹解元石雕技艺
大冶云雾茶、大冶橘片爽
大冶印子粑、大冶春鱼
阳新位于幕阜山北麓,历史悠久
西周为鄂王辖地
春秋归楚,秦属南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
分南郡始置下稚县,属江夏郡
与地处长江中上游的上稚县
(即今重庆市的忠县)相对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
吴孙权析下稚县置阳新县
因稚水(今富水)有深潭曰辛潭
县近潭,且在富水之北
水北为阳,故名“阳辛”
古“辛”与“新”通用,指万物一新
这里又含析置新县之意
“阳新”因而得名
称黄石港
黄石港
最初只是磁湖的一个入江口
因为黄石矶的存在
黄石港口一带的长江
江流平缓,岸势稳定
非常利于舟船进出停泊
《武昌县志》描述:“后汉之季,邑内便有舟户不舍昼夜,荡楫催舟,扬篷鼓帆,继首接梢,送往迎来,川流不息。”
黄石港区1979年4月定名
形成的地名人文景观
主要是以正名冠名的特色产品
如黄石港饼
黄石港饼产于东汉年间
先后称“龙凤饼”“合意饼”“卫生麻饼”
清同治年间传入宫廷,定为贡饼
西塞山地处“吴头楚尾”
是长江中游的雄关要塞与地理标志
南朝《西曲歌·襄阳乐》称
“江陵三千三,西塞陌中央。”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谓
“山连延江侧,东山偏高,谓之西塞。
东对黄九公矶,所谓九圻者也。
于行小难,两山之间为阙塞。”
由西塞地名
又延伸为西塞区域和西塞山名
西塞山
是千古之战场,著名的怀古胜地
最具诗情画意
荟萃着自南北朝以来
历代著名诗人的传世佳作二百篇
经历过上百次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战争
至今登临造访抒情讴歌者络绎不绝
下陆以方位及姓氏综合命名
唐建中元年(780年)
朝廷五马大夫、磁州刺史陆迥
巡视东楚
见此地风光秀丽,地广人稀
遂广为置业
陆迥七十致仕
即携家带口从江苏迁至此地定居
其后子孙繁衍
后裔从地势较高的
东方山支脉走马寨南麓不断外迁
直至地势较低的磁湖之畔、黄荆山西端
形成了一片陆氏村庄
俗有“东方山下一片陆”之称
下陆之名由此而产生
1700多年前
先人就在这里掘矿冶炼
汉代东方朔曾在此潜心读书
民族英雄岳飞曾在此铸就“大冶之剑”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这里建设了
当时规模为东亚之冠的
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铁矿
——大冶铁矿
铁山遂成为
1950年,湖北省设置黄石市,铁山属黄石市所辖。1955年设置铁山街道,1958年撤销铁山街道办事处,成立铁山城市人民公社管委会,1979年更名为铁山区人民政府,是黄石市所辖4个行政区之一。
近年来
作为黄石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开发区·铁山区
集中精力推进科技创新赋能
打出“主体培育、
平台提质、生态优化”组合拳
为黄石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
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