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1日讯(记者施政 通讯员程杰)12月21日上午,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大型综合应急指挥船“海事01”在武汉正式列编长江海事局,加入中国海事执法序列。这标志着我国内河吨位最大、装备最好、技术最先进、功能最完备、综合能力最强,具有世界内河领先水平的海事综合应急指挥船正式投入使用。
海事01。长江日报记者 施政 摄
“海事01”作为长江海事局的旗舰,该船总长65米,型宽11.8米,型深4.7米。经交通运输部批准,2019年9月开工建设,2021年11月建成交付。据长江海事局基建装备处负责人谈怀秋介绍,“海事01”装备了光电跟踪设备、救助艇、智能无人机、智能救生圈、智能搜救机器人、单兵设备等先进搜救执法设备,具有高效协同、多维感知、智慧管控和长时续航特点,可以联世界、看长江、通全线、行万里,极大增强了长江干线水上安全监管力量,极大提升了长江海事局应对水上突发事件、维护水上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水上重大活动现场交通组织、协调、指挥的能力。
当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海事01”,在调度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长江沿线相关港口、桥梁、水域通航画面信息尽收眼底。通过长江海事局AIS系统,还可对长江全线船舶实行动态监管。“‘海事01’具有丰富的舰岸通信功能,全面的信息采集功能,强大的指挥决策功能,是长江海事局移动指挥中心。”谈怀秋介绍说。
海事01。长江日报记者 施政 摄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海事01”还可以作为现场指挥中心,执行通讯指挥搜救任务。长江日报记者看到,船上搭载有智能无人机、智能救生圈、智能搜救机器人等。“这种智能救生圈有效控制范围为1500米,可以遥控指挥,快速精准营救落水人员。”工作人员指着黄色的智能救生圈说。
智能救生圈。长江日报记者 施政 摄
长江海事局负责人表示,“海事01”的列编,将大幅提升长江海事安全监管和应急指挥能力,是长江海事陆海空天一体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将为长江海事履行水上安全监管和长江大保护职责,助力交通强国建设、航运强国建设和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新闻链接:
“旗舰”海事01满身“黑科技”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1日讯(记者施政)作为我国内河海事旗舰,“海事01”实现了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装备科技含量最高,信息感知范围最广,堪称满身黑科技。
联世界:陆海空天一网联,摸触荧屏点江山。“海事01”配备了最先进的岸端基站、船端基站、机载基站、背负单兵,依托北斗三号、中星卫星通信系统、4G/5G网络系统、船岸通信系统,具有强大的自组织、自愈合的通讯网络,各种通信系统之间,可以智能切换、无缝链接,有效保障航行过程中通讯链路畅通,首次实现了全国内河海事综合应急指挥公务船船载数据中心全球联网。
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长江日报记者 施政 摄
看长江:碧波万顷绿堪染,平安畅通全掌握。“海事01”配备了完善的移动指挥中心系统,既可连接全国海事系统业务处理协同平台,又可实现对全长江任一航段现场地理信息、CCTV视频、无人机视频、光电跟踪、船舶AIS、海事执法人员单兵视频回传、船舶动态信息的调取,具有较强的动态感知、监测预警、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综合指挥、海事监管等能力。是首艘配备高性能光电跟踪系统的全国内河综合应急指挥公务船,利用可见光与热成像技术,极大增强夜间和能见度不良情况下实现对目标的探测、识别、定位、跟踪,实时查看监管现场动态。
通全线:川江楚水浏河口,乘风破浪海事蓝。“海事01”建成了统一通信系统,融合VHF、可视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内通电话、广播,打破了各类应急通信手段之间的隔离,实现了应急资源的“一键调度”。视频会议系统可与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以及各相关单位进行视频会议,并直通现场。船载三大智能设备极大提高了安全管控能力:智能无人机可挂载自组网基站、抛投器、摄像云台,实现延伸编队通信、投放救援物资、大范围巡航检查和应急搜救。智能救生圈具备入水开机、自动翻身、一键返航、失联返航等功能,能够快速、精准、安全营救落水人员。智能搜救机器人能够在恶劣气况、危险水域、复杂环境开展人命救助和完成重要搜救指令。
智能无人机。长江日报记者 施政 摄
行万里:千帆一道带风轻,万里长江变通途。“海事01”航速可达每小时34千米,续航力1300km,抗风等级可达8级大风。作为长江干线最大综合应急指挥公务船,实施24小时应急待命工作制,能够最快投入到水上重大突发事件、重点工程维护和重点水域监管一线,切实保障长江水域清洁、长江航运畅通、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