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的新闻事业矢志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在新华社干部职工中引起热烈反响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专电 “新形势下,新华社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跟党走,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锐意改革创新,加快融合发展,扩大对外交流,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在新华社建社8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对新华社建社85周年致以热烈祝贺,充分肯定了新华社85年来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重大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对新形势下新华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提出明确要求。

5日上午,新华社召开建社85周年纪念大会。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蔡名照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和今年2月19日到我社调研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做好新华社工作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迅速通过视频直播传向新华社海内外分社,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习总书记的贺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习总书记对新华社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是对全社干部职工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是新华社85岁生日收到的最厚重的礼物。广大新华人一定要大力弘扬新华精神,为党的新闻事业矢志奋斗。

红色传承 精神永恒

“85年来,新华社坚持党指引的方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社,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总书记的贺信在纪念大会上宣读,数千名干部职工通过视频聆听,大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闻理论与新闻史研究室副主任万京华说,作为我们党最早创办的新闻机构之一,从瑞金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新华社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关键历史时期,始终发挥着舆论宣传主力军的作用,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先后有150多位先烈付出了宝贵生命。这在中外新闻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今年刚刚获得长江韬奋奖的新华社参编部机动调研室主任徐江善说:“无论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还是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改革开放新时代,还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征程,新华社始终紧紧跟随党中央,想中央之所想,急中央之所急,是党中央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喉舌’‘耳目’。”

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要把习总书记的贺信和今年2月19日到新华社调研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融会贯通加以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一条有问题的小稿件,可能带来舆论导向的大问题。”在新华社国内部一读岗位工作逾十年的杨文荣日均审读稿件40条,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说,“我们务必要继承发扬老一辈新华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新华社更好地履行职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作为年轻一代新华人,我们要按总书记贺信要求的,传承好红色基因,不仅要传承拥有‘红色气质’的昨天,把握充满‘红色基因’的今天,更要迎接实现‘红色梦想’的明天。”“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新华社国内部政文采访室记者孙铁翔说。

改革创新 再创辉煌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叶坪一户老乡家的土墙陋屋里,一台从国民党军队手里缴获的100瓦电台,以CSR的呼号,向全国和全世界发出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消息,宣告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了。

弹指一挥间,从瑞金时期只有两三个人、一部半电台的“茅屋-马背”通讯社,到拥有1万多人、32个国内分社和180个驻外分社的全媒体机构,新华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正通过战略转型以崭新面貌和自信步伐迈向世界媒体舞台中央。

“习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这将是内化在我们每个新华人心中的行动指南。”新华社总编室值班室秘书朱慕南说。

新华社机关管理服务中心交通处职工宾绍政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为了减少失误、提高效率,我们建立了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并通过评选标兵、服务反馈等,树立标杆和榜样,以实际行动为新华社加速发展作出贡献。”

今天的新华社,每天用中英法俄西阿葡日8种语言播发全媒体新闻信息产品,用户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61年前,毛主席要求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这是我们始终不能遗忘的初心,也是我们今天仍在努力为之奋斗的使命。”曾经匍匐在坦克车后对驻在国街头枪战进行报道的新华社国际部记者凌朔说。

“习总书记的贺信使我们对加快媒体改革创新的时代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新华社摄影部国际室记者吴晓凌说,在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新型世界性通讯社的新长征道路上,我们要承担起时代使命,牢牢把握好方向,让新闻入眼,让真相入脑,让情感入心,更好地把世界“观”起来!

新的时代扑面而来,新的技术随时变化,新的竞争时不我待。新华社总编室融发中心编辑姚竣译感到:“我们必须刻苦学习,增强本领,在全媒平台这片‘实验田’‘孵化器’‘示范园’中,真正把先进的技术和好的中国故事结合起来,让更多人喜爱新华社报道。”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对习总书记贺信中提出的这两个“更好”的要求,9年多坚持不懈推动呼格吉勒图案重审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高级记者汤计深有感触:“85年来,新华人手中的笔始终为人民书写,为群众呐喊。我们选择新闻职业,就是选择了忠诚,选择了守护,选择了耕耘,就是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当作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

不负党和人民重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华社提出的殷殷厚望,也是新华人始终不变的卓越追求。

“作为一个记者,要永远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刻地体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和思想。坚定信仰,心怀热爱,牢记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不竭的力量,拥有广阔的世界。”采写过杨善洲、王瑛、杨业功、白芳礼、郭明义、王顺友等典型人物的新华社国内部高级记者张严平说,“我们要把那些美好的高尚的东西,像火种一样播撒到人民的心里去,这种美好的东西将能连接起千千万万的力量。”

85载薪火相传,85载笔力千钧。

新华社办公厅档案处处长张涵说,在筹办新华社建社85周年的社史展过程中,一代代新华人为了党和国家新闻事业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令人动容,我们一定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努力,不辱使命。

85载风雨兼程,85载矢志未渝。

新华社摄影部社会新闻室记者金立旺一年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奔波在外,年均发稿1000多幅。他说:“从中国照片档案库中,可以看到前辈们出生入死拍摄的战地照片,他们手中的相机仿佛就是战士手中的枪,每按一次快门就射出多发子弹。现在重任已经落在我们肩上,作为国家摄影队的一员,我们要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用镜头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书写完整的视觉传奇。”

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普布扎西说,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新华人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着这片高天厚土的沧桑巨变,履行着党交给我们的神圣职责。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

“要清醒认识到,西强我弱的舆论态势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我们必须不断创新传播形式和手段,让全世界都能更好地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新华社中东总分社记者金政霏说。

“入社恰逢建社85周年,对我是一次难忘的思想洗礼。”今年刚刚入职的新华社国内部记者王鹏说,“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要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为新华社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