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风采 | 政协委员深入调研 建言新型城镇化

云上黄石报道 “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鄂东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年来,广大政协委员围绕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促进了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市市域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南向融合、东西开拓、环湖建设、 沿江发展” 全面推进, 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引领城市建设从环磁湖时代迈向环大冶湖时代, 形成黄石、 大冶、 阳新一体化发展格局。全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6 1 .3%,比“十一五”末提高4.5个百分点。这些与广大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密不可分。2014年2月起,市政协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开展专题协商。政协委员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招:实行场镇合一,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将农场改为社区,使国有农场成为“四化同步”的先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美丽乡村”生态区;老城区布局要做“减法”,原中心城区,生产功能特别是工业要逐步退出,向工业园区聚集;加快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促进人流物流向新区聚集;明确镇域特色经济定位,在大冶、阳新布局建设“一主两副”的同时,发展一批特色乡镇;建立县域半小时交通圈,全面实现“通村道路水泥化、通镇道路等级化、城乡公交一体化”等。

政协委员的建言正逐渐付诸实施。今年9月28号,全长38公里的316国道刘仁八至三溪段和413省道三溪至王英段两条干线公路建成通车,惠及沿线王英、三溪、殷祖、刘仁八四个乡镇37个村,而且为建立县域半小时交通圈、加强城镇路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我市还将通过实施与国道、省道和城际铁路对接工程,在2018年前后形成“外通内联、通乡畅村”的交通网络。

“十三五”规划显示,今后五年,我市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 “双轮驱动”, 以大冶湖生态新区开发拉开城市格局, 以黄石城区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品质, 增强城市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65%。 实现黄石城区城镇人口过150万人、建成区面积过150平方公里。

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了“十三五”重点项目库。重点项目库分城市道路、城市排水、立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生态公园、城市绿道、“海绵城市”、棚改及住房保障工程、环境治理等16大类273项,总投资约1260亿元。

(作者:云上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