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黄石3户家庭获全国表彰

2020年12月31日,全国妇联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暨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2020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电视电话会。黄石1户家庭荣获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称号,2户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        

潘来香家庭




天降横祸,丈夫突成植物人

      像许多农村家庭一样,潘来香嫁给丈夫邢宏基时,家里一贫如洗。在浮屠镇下屋村,潘来香和丈夫先后育有1儿2女,丈夫在黄颡口镇农业服务站上班,她则在位于浮屠镇的阳新麻纺厂上班,一家子过着平静的生活。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11月份的一天,丈夫邢宏基突遭车祸,因颅脑严重损伤成了不省人事的“植物人”。彼时,潘来香才39岁,3个儿女一个都未成人。当时,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劝她离开,不要将自己一生葬送在这个看不到希望的家庭。然而,潘来香拒绝了所有人的“好意”。她知道,婆婆年事已高,丈夫瘫痪在床,还有3个未成年的孩子,她一走,这个家将彻底垮掉了。

严于家教,三个子女上大学

     在村民眼里,潘来香是个要强的女人,在供3个孩子读书期间,她从没有开口向人借一分钱,几个孩子上大学都是办理了贫困生助学贷款。有时,亲戚朋友把钱送到家里来,潘来香也要推辞一番,盛情难却的,她就认真记在本子上,告诉自己,这是大家的情,将来是一定要还的。2013年,老三邢聪考上了武汉轻工大学。孩子入学的那一天,潘来香紧紧地抱着丈夫,多少辛酸,多少委屈,都化作眼泪喷涌而出。“现在孩子都上大学了,我终于完成了你最大的心愿,你睁开眼睛看看吧……”那一天,潘来香失声痛哭。                               贤妻良母,撑起希望的天空

       祸不单行,厄运再一次突袭这个家庭。2014年12月,76岁的婆婆突发脑溢血,右手右脚严重萎缩,生活不能自理。看着床上的母子俩,潘来香感觉天都要塌了。此前,婆婆虽然年迈,但勉强还能生活自理,而现在,面对两个瘫痪在床的病人,潘来香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半。 不过,对于已经在苦水里浸泡了10年的潘来香,婆婆的瘫痪只不过是再苦些累些罢了。潘来香没把悲伤表现在脸上,她知道,她现在是家里的支柱,必须挺住。

      12年了,潘来香用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扛起这个家庭。如今,老大老二都已大学毕业且参加了工作,小女儿今年暑假还一边打工挣生活费,一边复习考研。生活苦,苦中也有乐。孩子们每取得一点成绩和进步都是对潘来香最大的慰藉。“我有时也这么想,人的命运就像走路,前面的路不好走,后面的路肯定会平坦一些。这样一想,心里就好过好多!”潘来香说她没念过什么书,不过,熬了这么多年,3个儿女争了气,再苦再累她这辈子也值了。

2016年9月,潘来香被评为黄石市“荆楚楷模”。受到表彰的潘来香依旧日复一日地守候在婆婆和丈夫身旁。她说“我不在意什么奖励,照顾好婆婆和丈夫是我的责任,这个担子很重,但是我要一直挑着走下去。”


全国最美家庭

朱海南家庭



上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夕阳红》栏目,以《两亩红薯地》为题,报道了黄石市下陆区居民朱海南一家的抗癌故事。

51岁的朱海南是下陆区宣传部干部,2016年11月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晚期,医生告诉她最多还能活半年。“当时觉得整个天都塌了。”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儿子刚读大学,年迈的父母还等着她养老送终,那段时间是她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

父母自她生病后,便让她搬回来一起住,贴身照顾她。熬中药是辛苦活,父亲朱明友每天凌晨2点多就起来忙活。药材先浸泡1小时,然后熬煮4小时。“父亲每天坚持熬药,两年多从未断过。我自己有时候都忘了,父亲总记得,每天准时把熬好的药端到我面前。”朱海南说,两年多时间父亲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央视的《夕阳红》栏目,重点讲述了“两亩红薯地”的幕后故事,深度挖掘了朱海南患病期间,家人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的感人故事。听说吃红薯对身体好,朱明友2017年回到老家浠水县丁司垱镇夏家河村,把弟弟家的2亩田地拿来耕种。从新下陆到夏家河,一个来回100多公里,他每个月都要跑上几回。

两年时间,朱海南做了11次化疗,动了一次12小时的大手术,4次与死神擦肩而过。2017年12月,经过医院检查,她身体的各项指标竟然奇迹般恢复正常。这样的喜讯让她和家人开心不已,他们300多个日夜的辛苦努力没有白费。“没有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我走不到今天。”朱海南说,抗癌的胜利,离不开父母的付出,父母是自己最大的“抗癌药”。

2019年2月26日,《黄石日报》曾以《“抗癌家庭”用爱对抗绝症》为题,对朱海南一家的故事进行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如今,身体恢复的朱海南已回到工作岗位上。“我很幸运,生在一个超级有爱的家,是他们让我有信心坚持下来。”朱海南说,这段与癌症抗争的经历让她豁达了许多,也更加体会到亲情的珍贵。


全国最美家庭

徐秋莲家庭



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六口之家,他们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他们勤奋工作、乐于奉献;他们弘扬美德、传播文明;他们邻里团结、服务为民。他们的一举一动,不经意间把家营造成了一个温馨幸福的港湾;他们的一言一行,正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他人。

把无私奉献作为一份义务来履行


2003年10月,本已退休回家颐养天年的徐秋莲被小区居民推选为业主委员会主任。作为一名老党员,徐秋莲十七年如一日热衷于小区的志愿服务。不论是小区里的乱搭乱建,还是周边的摆摊设点,或是街坊四邻的矛盾难事,她总是要管一管、帮一帮、理一理,而且越干越起劲,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肯定,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徐大姐”。用大家的话说:有事找徐大姐,准没错!

2017年,大冶市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徐大姐主动负责小区入户宣传的工作。小区业主有部分是双职工,白天家里没人,徐大姐只有晚上上门宣传,担心徐大姐安全的老伴门连锁也一同上门。“老小区”没有电梯,他们就从一楼爬到八楼,用8天时间跑了600多户。由于晚上视线不好,加上年事已高和1000度的高度近视,徐大姐一不留神踩空,摔了一跤,膝关节又红又肿,手机屏幕也摔碎了,老伴劝说徐大姐先去医务室看看,但在徐大姐的坚持下,仍然陪着她一瘸一跛地把当天的入户宣传工作做完,直到十点多才回到家,没有半点怨言,第二天又挨家挨户地上门宣传。在她的带动下,全家老小和小区的居民们都纷纷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来。


把志愿服务作为一份热爱来推广

2018年,大冶成功创建文明城市后,徐秋莲响应市委号召,牵头组建了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为主的志愿服务队,命名为“徐大姐文明劝导队”。这支队伍成立之初只有16人,随着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已有42人成为志愿者,平均年龄65岁。她们人老心不老,虽然退休,但党性觉悟不退,依然为文明创建发挥着余热;虽然年过花甲、两鬓斑白,本可享受天伦之乐,但却换上统一的红马甲、戴上红帽子,在社区开展文明劝导、关爱帮扶、义务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无论酷暑还是寒冬,徐大姐带领着文明劝导队,每天清晨分成两组,手拿工具,风雨无阻,穿梭在大街小巷,看见乱扔垃圾、破坏花草、乱贴乱画、违章停车等不文明行为,立刻上前制止,发现问题及时向上反映,督促整改。遇到提篮挑担的摊贩、占道经营的店主,她们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定要把问题解决到位。

在徐大姐的典型引领下,渐渐开始有居民主动提出,想参与这支队伍,也想为创建文明城市做点贡献。全市其他社区也纷纷效仿成立志愿服务组织,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范围、规模和影响力在全市不断扩大。

徐大姐说,“如今生活这么美好,城市也越来越美丽。我虽然年纪大了,干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却可以为创建文明城市出一份力,为创建卫生城市发挥一点余热。”

2018年以来,“徐大姐文明劝导队”先后被评为大冶湖高新区“先进志愿组织”、大冶市“最美志愿者”、大冶市“推动群众成为城市创建主体工作先进集体”,大冶市“三八”红旗集体……她们的故事登上了“大冶春晚”,先进事迹被《中国文明网》《湖北日报》《黄石日报》先后刊发。她个人也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小区共建委员会主任、大冶市最美志愿者、大冶好人等荣誉称号。徐秋莲家庭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来源:湖北e家庭、湖北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