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再现惊心动魄生死阻击

    

援鄂医疗队和各界人士代表参观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展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在病毒肆虐的危急关头,湖北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生命为重、救治为先、关口前移,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生死金银潭、抢建“两山”医院、精准科学抗疫……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画面、一帧帧镜头,再现惊心动魄的生死时刻,重温感天动地的瞬间,铭记患难与共的真情。

全息影像,重现ICU紧急抢救

结合实物、虚拟声光电手段再现的抢救新冠肺炎患者场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嘀、嘀、嘀……

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机器报警,几名身穿防护服的医生,开展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救治。

“千万坚持下,五分钟之内结束,好不好?”医生一边抢救,一边鼓励患者。

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医生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你活过来了,活过来了!”

展览现场,以“插管小分队”的故事为原型,通过实物和虚拟投影技术,展示了一个全息ICU病房,再现白衣战士生死救援的尖峰时刻。

“太熟悉了,仿佛又回到当时工作的场景。”看到这一幕幕,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曲莲莲,眼眶湿润。

曲莲莲说,从2月3日开始,她连续奋战抗疫一线138天。对于ICU护士来说,气管插管是一项常规操作。但疫情中,每次插管患者口腔会有大量病毒喷出来,“病人情况紧急,容不得我们多犹豫。”

在全息ICU病房上方,一块电子显示屏上,播放着医务人员抢救患者的视频。

“你看,这是我们病房的视频,正在为患者进行纤支镜吸痰。”曲莲莲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穿着防护服、护目镜、面屏,对操作带来很多不便。但是,大家竭尽全力抢救每一名患者,从不放弃。

回望过去,她说:“护卫生命是天职,我们打赢了这场艰难的阻击战。”

雷神山医院建设时间表的展板前,两位建设者代表留影。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大黄”网红吊车,开进展馆

大型吊车现场作业、施工人员搭建病房、突击队队旗高高飘扬……

展览现场,再现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

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火神山项目青年突击队队长肖帅,站在吊车前合影。他说,这就是亿万“云监工”眼中的“大黄”网红吊车,“两山”建设者正是操作着这些大型机械,才完成了看似难以完成的施工任务。

在青年突击队队旗下,肖帅久久驻足。

“踏进展厅,我的内心激动又自豪。”肖帅说,“两山”医院建设期间,中建三局2547名青年逆行出战,青年人超过管理团队总人数的六成,为武汉抗疫贡献了青春力量。

肖帅是一名90后。武汉发生后,身在广州的他听到火神山医院建设的消息,迅速驱车返汉。

他说,青年突击队采用24小时轮班作业模式,完成了火神山医院项目的风机安装送电工作。项目交付后,他又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加医院维保工作。

一路参观,肖帅说,未来青年人的“大考”还会不断出现,实现疫后重振、经济发展,使命一项接着一项,要自觉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以国家之需、人民之盼为己任继续奋斗。

“方舱医院”,还原女孩备考场景

曾经在方舱医院认真复习的高三女孩的病床、书桌和课本被原样还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展厅墙上,一张方舱医院内高考女孩复习备考的大照片,格外引人注目。

照片下方,摆放了一张床,旁边的书桌上,放着厚厚的复习资料。这是照片中的女孩真实生活场景。

铁架床、电热毯、热水瓶、脸盆、毛巾……展厅内,实物还原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部分场景。

对于观展的医护人员来说,看展也是在回忆经历。“方舱医院”曾是他们直面疫情的地方。

“我看到贵州医护人员在武汉市江汉‘方舱医院’工作的照片,很惊喜。”贵州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领队、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整复外科主任刘辉说,让他想起在武汉的那些日子。

2月4日,刘辉带领着贵州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第二天,他们就进入江汉“方舱医院”开展救治患者工作,直至休舱。

刘辉带领队员在武汉“抗疫”44天,共治愈279位患者。他说,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和医护人员勇往直前、永不退缩的精神分不开。

“抗疫成果来之不易。”刘辉说,这不仅是一次展览,更是对所有抗疫英雄的一种铭记。作为其中一员,他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展会上,结合实物、图片、视频,再现呼啸而过的负压救护车救人场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数说抗疫

湖北省委、省政府“23245”工作思路

两个关键环节——救治、阻隔

三个全覆盖——筛查甄别全覆盖

小区(村)封闭式管理全覆盖

公共区域管控全覆盖

两个闭环——数据信息闭环、收治工作闭环

四应四尽——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

五个保障——

强化医护力量保障

强化医用物资保障

强化生活物资保障

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

强化社会稳定保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实习生 戴慕含)

(作者: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