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8月19日,是第三届中国医师节。武汉作为全国抗疫的主战场,涌现出了一批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医生。

在医师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4位代表人物,他们当中,有参加抗疫的老、中、青医师,也有抗疫医护的孩子。

4代人选取了代表着白衣天使“生命至上的初心和使命”的物品,进行传递。

何为医者?他们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01、救死扶伤

是医生的责任和宗旨

张和武

82岁,武汉市肺科医院主任医师

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工作的62年里,张和武的多数时间都在医院度过。

退休后,他以返聘专家的身份继续工作,一周有两次专家门诊,其他时间也被工作占满,每周仅休息一天。

张和武也是第九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在疫情暴发后,这位82岁的老人仍然守在战疫一线,参与院内的查房、会诊、院外专家会诊等工作。直到1月20日,因身体不适接受检查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感染后,病情一度发展为重症,达到要上呼吸机和住进ICU病房的指征。考虑到医疗资源的紧张,张和武告诉同事,“不要给我上呼吸机,也不进ICU”,希望能让给其他患者。

手写患者笔记是张和武多年的工作习惯,而疫情,为他留下了另一本特殊的笔记——自己的治疗日记。

多年以来,张和武坚持每日慢跑及其它体育锻炼,是为了完成心中的目标:工作到最后一刻,成为武汉年纪最大的一线医生。

张和武把他象征白衣天使“生命至上的初心和使命”的听诊器传递给了付守芝。

02、敬佑生命

是医生的责任和宗旨

付守芝

54岁,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主任

疫情来势汹汹,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成为武汉市第二批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付守芝带领团队顶在救治最前沿,托住危重患者的希望。

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途径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气管插管这种重症医学科常用到的医学手段在这个时候更是危险。

“让我来!”虽然气管插管操作对于团队医生而言都能胜任,但付守芝选择亲自上阵。更快、更精准的操作,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更能减少患者呛咳,保护周围的同事。

最大限度地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是付守芝始终追逐的目标,她指导团队对重症患者制定“一人一策”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在她的带领下,重症医学团队成功救治109名危、重症患者,其中,65岁以上高龄患者占一半以上,还包括2名百岁老人。

付守芝说,“敬畏生命,要求医生一方面要有仁心关爱患者,一方面激励我们不断提高技术,拯救生命,但凡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付守芝把她象征白衣天使“生命至上的初心和使命”的白大褂传递给了王晶。

03、甘于奉献

的职业精神已融入血液

王晶  27岁,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技师

王晶是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一名90后技师,2017年走上工作岗位,在疫情中火线入党。

今年1月19日,王晶回到麻城和家人提前团聚,准备大年三十赶回医院值班。不料,疫情暴发,武汉暂时关闭进出城通道,返程的路不通了。

想到发热病人在放射科等待做CT,科室同事通宵达旦工作多日,王晶焦急不已。

从1月23日起,她开始寻求各种办法返汉上班。1月27日,家人骑摩托车将王晶从县城送到城区与老乡汇合,随后,他们坐警车到达高速路口,再坐上接送医护的志愿者车辆,终于踏上了返汉旅程。

当天下午4点多,王晶回到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没有片刻耽搁便立刻投入工作。疫情期间,她始终坚守一线,高峰期每天拍摄近两百张CT片。

王晶说,虽然自己身小力微,但从选择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那天起,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就融入血液。

王晶把她象征白衣天使“生命至上的初心和使命”的笔传递给了陈玥涵。

04、大爱无疆

希望和妈妈一样成长为白衣战士

陈玥涵

10岁,肺科医院周菁医生的女儿10岁女孩陈玥涵的母亲是武汉市肺科医院检验科医生周菁。

小时候,她总是幼儿园里最晚才被接走的孩子,一度不理解妈妈。

疫情突袭,为了工作,陈玥涵与妈妈有将近100天没有见面,只能通过视频联系,电话那头,她一直为周菁和同事们打气鼓劲,还用画笔送上祝福,女儿的成长让周菁十分欣慰。陈玥涵说,自己终于明白了妈妈常说的两个字:责任。

她更以妈妈为荣,希望和妈妈一样成长为白衣战士,用自己的力量,守护家园,守护武汉。


中国医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这4代人给了我们答案:

敬佑生命

救死扶伤

甘于奉献

大爱无疆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