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 |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8月7日9时06分

我们将迎来

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

传统意义上的秋天从此开始了。



什么是秋?

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所谓“揪敛”,本意是抓住,引申的意义是,到了这个季节,天地趋于收敛,万物渐次成熟。

秋天确实是从“揪”开始的。扌+秋=揪。可见秋天是一个需要动手的季节,有勤劳的手,才有丰厚的收。



立秋,是揪着最热旬的尾巴来到我们面前的,依然承袭着暑热的本色。虽然谓之“秋”,但立秋却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

通常每年的“七下八上”(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是全国多数地区的最热时段。“七下八上”,经常把人热得七上八下的。



清代《清嘉录》:“自是(立秋)以后,或有时仍酷热不可耐者,谓之秋老虎。”从前,人们将立秋之后的炎热天气,称为秋老虎。

如果现今仍以立秋作为界定秋老虎的时间节点,那么立秋时节南方几乎遍地是“老虎”。即使在北方,冷空气也只能偶尔做一次“打虎英雄”。

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触,春暖之后没多久,炎热的天气便尾随而至。但长夏之后,秋凉却是缓缓地甚至“偷偷地”降临。可谓轰然入夏,悠然入秋。夏来如山倒,夏去如抽丝。

立秋三候

夏欲尽头秋欲初

小凉未苦爽肌肤



一候凉风至

炎暑之时

我们小扇引微凉

如今大自然会送来凉爽



二候白露生

露水悄然出现

在初秋早晨的阳光里醒来

向世界莞尔一笑



三候寒蝉鸣

夏日里的音乐家

正在奏响一年最后的乐章



立秋民俗

立秋,夏秋之交重要时刻,也称“七月节”。



“贴秋膘”

从前人们因为夏天天气太热,农活儿太累,消夏的能力有限,常常热得没有食欲,也没有睡意,所以日渐消瘦,没精神也没力气。立秋之后,得多一点油水,赶紧找补回来。这一天,即使是普通人家,也会吃炖肉、烧排骨、炖肘子、白切肉、红焖肉、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等,尤其要给壮劳力补补身子。但是现在,秋膘,贴上去容易,要想“摘”下来可就难了。


“咬秋”立秋之时吃瓜,曰“咬秋”“啃秋”,意在借西瓜、香瓜等瓜果祛除暑日积蓄在体内的暑气。


戴楸叶

一叶落是新秋降临的物候标识,于是人们买楸叶,剪楸叶,然后戴在头上,算是迎接秋天来临的一种行为艺术。



盼小雨

农耕社会,农人以立秋之日的天气,掐算整个秋季的收成,甚至来年的年景。立秋这一天,最好下小雨。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

“驱百疾”

旧时人们也常用红纸写下“今日立秋,百病皆休”的字贴在墙上,希望这个秋天不是“多事之秋”。



秋季,是一个清爽的季节

高秋天景远

始见山水清

不妨多到户外走走

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舒朗

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立秋十天遍地黄”

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就要到来了

我们曾经努力播种的希望

也将一点一点看到回报



立秋时节多雾露

气温逐渐凉爽

需注意增添衣服

注重饮食均衡

以润肺祛湿为主

忌辛辣油腻食物



宜早睡早起

坚持适当运动

建议选择慢跑、瑜伽、太极等



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

当秋风再起、树叶飘落

宁静的大地也别有生机



而那些浓浓的烟火

和在烈日中奔忙的身影

永远不会走出

我们的记忆

来源:科普中国综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