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给他们回信!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们,曾有这些保密往事

上周,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们回信,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也让我们再次回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美国对抗升级,竞相发展航空技术,分别于1957年10月、1958年1月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举世震惊。我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做出发展航天事业的决策。

1958年5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说:“苏联去年把卫星抛上了天,美国在几个月前也把卫星抛上了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同年10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人造卫星专门研制机构,任务代号定为“581工程”,既是为了保密,也是强调这是1958年的第一项重点任务。钱学森为组长,赵九章和卫一清为副组长,办公地点选在北京西苑操场甲1号的一栋小楼。

从1959年到1965年,我国国防事业捷报频传,探空火箭、导弹、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为人造卫星的相关工作奠实基础。1965年7月,中国科学院向中央上报的方案得到批准,人造卫星研制进入快速轨道。此时,绝密任务又有了新代号:“651工程”。

惊天动地事,隐姓埋名人

国之重器,不能示人。保密,是人造卫星研制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老一辈航天人严守国家秘密,为祖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妻子问他: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

孙家栋所在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领导,对保密要求十分严格。一上班,就给每人配发了专门的保密工作包。每天下班离开单位时,包里所有文件必须交还保密室,第二天上班时,办手续签字才能把包领出来。严格的纪律要求,让孙家栋养成了非常严谨的工作习惯。

孙家栋在卫星研制现场

秉持“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保密原则,孙家栋一直没告诉妻子自己的具体工作。妻子临产时,孙家栋却忙得抽不开身,妻子幽怨地问他:“你到底是干什么的?什么工作能比老婆生孩子更重要?”直到1985年10月,中国航天部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要走向世界,进入国际市场。随着电视向全世界直播“长征3号”运载火箭将国外的卫星送上太空,与孙家栋生活了近30年的妻子才知道丈夫是干什么的。

“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现场

什么都不能对外说,信箱什么的都是代号

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返回式卫星和宇航技术专家,20世纪40年代留学美国,50年代回国参与建设。

1950年,王希季在归国的客轮上

1958年11月,在上海交大任教的王希季接到通知:“组织想调你到‘上海机电设计院’工作,这是一个保密单位,希望你能去担任技术负责人。(为了结合上海工业基础研制人造卫星运载火箭,中国科学院组成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王希季后来回忆,此时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去机电设计院能做什么,只明白是要去完成一项十分艰巨却也意义重大的任务,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和王希季经历类似的,还有曾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的潘厚任。

“什么都不能对外说,家人、同学都不能告诉,信箱什么的都是代号,和家人说起来只能说去中科院上班,记事的笔记本都要上交。”受到祖国的召唤,潘厚任拎着几件行李就离开故乡来到了北京,走进西苑那栋破旧的小楼,一呆就是十几年……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历史不会忘记,十多年中,科研人员发奋图强、埋头苦干,相继攻克上百项设计、研制、生产、加工、试验方面的关键技术,保证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速度。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出轰鸣,“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广袤无垠的太空。“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卫星成功升空后,一曲悦耳、浑厚的《东方红》在天际响起,全中国为之沸腾。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拥有导弹、核武器后,又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群众争相观看“东方红一号”卫星

50年弹指一挥间,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努力奋斗,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就像那首歌唱的,“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虽然隐姓埋名多年,但老一辈航天人的功勋早已铭刻在新中国的史册上,而他们的保密事迹,也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并学习。

主要参考文献:

[1]彭继超.“决胜太空——“从‘东方红一号’到载人航天”[J].炎黄春秋,2020(04):61~66.

[2] 柳志卿.“‘东方红’卫星上天不为人知的故事”[J].文史博览,2010(03):20~22.

本期编辑:高  健


(作者: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