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白沙镇 | “当初不会干,现在使劲干”

云上黄石报道(通讯员 姜孝康)冬日阳光洒满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2020年1月8日上午,阳新白沙镇赤马村东港园山粗犷而冷峻,散发着一种质朴之美。

罗祖颂紧了紧衣领,指着眼前已经枯干的苎麻杆,自豪地说:“这60亩地的苎麻就是我们家的‘脱贫致富麻’。”

罗祖颂是因病致贫户。2018年他在村里的支持下,流转了这片山地,种上了苎麻。去年,他家两季苎麻收入了2万多元。

如今,罗祖颂的儿子大学毕业了,爱人在一家鞋厂务工,苎麻已经有了收成,家里的贫困帽子也摘掉。他精神焕发,准备年前将麻地翻耕一遍,大干一场。

从自怨自艾到自强不息。罗祖颂说:“人还是要勤快,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不起作用。有党和政府的帮扶,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赤马村因山而名。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因国办赤马山铜矿而红火过好一阵子。后来,矿衰厂迁,赤马村未能如“赤马”般嘶蹄奔驰。

无产业、耕地少、底子薄,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村里还留下一屁股烂债和100多个贫困家庭。2014年,该村被划定为县级重点贫困村。

发展产业、修路修桥、疏通水道、整修门口塘、建设村民广场……在市、县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赤马村乘着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响了扶贫攻坚的号角。2019年全村125个贫困户324个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村集体年收入30多万元。

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可是,村里有部分脱贫户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也有“透透气、歇歇脚”的倾向,内生动力不足。

“脱贫致富奔小康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要巩固脱贫成果,必须重整归零再出发。”去冬以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走村串户、组织座谈,面对面与脱贫户交流沟通,开展思想教育、精神鼓励。

让脱贫户得实惠、明事理,增本领、长志气,他们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扬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查找短板、早定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开展环境整治、开辟公益岗位……村支部书记罗玉林说:“让赤马这匹‘马’真正跑起来。”

脱贫先立志,致富当自强。脱贫的志气扶起来了,摆脱贫困命运的意识唤醒了,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激发了。村里动起来了,产业大户、剩余劳力也动起来了!

脱贫户罗显发,带着老伴和儿子,在原来两个猪圈的基础上,又新建了1个猪圈,还养起了鸡、豚等家禽,成为了全县的脱贫模范户。他说:“当初不会干,现在使劲干!”

脱贫户马先样是一名党员。2016年通过政策性小额贷款,从事养猪业实现脱贫。去年,他的养猪场因各种因素略有亏损。在村里的支持下,去冬他又重整旗鼓、翻新了猪圈。

蓝瓦、白墙、青砖,赤马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栋栋房屋沐浴在阳光下,俨然一幅静美的乡村画卷。

“不在家!”脱贫户马先跳的家门是关着的。村副支书罗祖浩说:“他一般周一出门,周末回来。”40多岁的马先跳单身,肢体残障人士,每年享有产业分红、低保、残疾人补贴4500多元。

去冬,村里又帮他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每月有2000元收入。“工资发了没?”罗祖浩拨通了马先跳的手机,按下扩音键。电话那头,马先跳结结巴巴地说:“发了一个月的工资。只要肯吃苦,不惜力,我也能赚钱,过上好日子。”

走进罗志六组白沙畈,湖北永福旺生态农业公司的疏菜基地,永福山庄装饰一新,蔬菜大棚坐落有致,田间菜薹泛着嫩黄。

50多岁的脱贫户费丽红正熟练地采摘着菜薹。去年秋天,他家增收目标“还差一点”没有实现。夫妻两人就一起走进基地务工,每天可收入120多元。她说:“靠政策不能靠一辈子,还得靠自己的双手……”

公司总经理罗志勇是本村人,2018年返乡创业,投入500多万元,流转300多亩土地发展生态农业。目前,公司无公害蔬菜与武汉农产品市场及超市成功对接。

去冬以来,公司装修了山庄,打通灌溉水井,新建了冷藏库、烘干房等,向着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行进。

现在,公司带动36个脱贫户劳动力就业。去年光劳务支出一项30多万元。罗志勇深情地说:“大家都乡里乡亲的,我们没理由不撸起袖子干一番。”

望着眼前的疏菜基地,村支部书记罗玉林充满憧憬:“只要大家鼓足干劲,日子会一天天变好!”小小赤马村犹如一匹精神焕发的赤马,正朝着全民小康的目标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