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却关山是远行,同心共筑民族情

作者:原单位: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治医师

现单位: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丁丽君

都说新疆美,这里烙印着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与文明,这里留存着楼兰文明的神秘与记忆,这里的大自然神奇梦幻,这里的风光旖旎美妙,沙漠,骆驼,绿洲,戈壁,羊群,草原,雪山,苍鹰,湖泊,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能展示出不同的美,这种美让人沉醉其中。

去年8月,医院接到援疆任务,需要一名女性妇产科医师,我激动不已,主动递上了自己的援疆申请书,能有机会到美丽的新疆,尽我所能,运用专业特长,服务边疆群众,这是一份荣幸。和家人道别后,我背起行囊,带着领导的重托离开家乡踏上援疆之路,历经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来到以“风”闻名的阿拉山口,在这里慢慢感悟它的变迁与永恒。

阿拉山口位于我国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东邻塔城地区托里县,南依艾比湖,西接博乐市,北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毗邻,距乌鲁木齐市477千米,处在阿拉套山和玛依勒山之间的郎库里断陷谷地。阿拉套山岩石瑰丽多变,因此阿拉山口是色彩斑斓的。在民间,牧民中还有个古老的传说,阿拉套是花神牛之山。这里属北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干旱、少雨、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热量丰富,年可日照数444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6mm,蒸发量4017.3mm。这里风吹石头跑,年平均8级以上的大风接近200天。在阿拉山口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的心态从最初的陌生、新鲜、兴奋,慢慢过渡到适应、熟悉、平静,然后融入其中。既然选择了援疆,就要放弃原本舒适安逸的生活,去克服大风干燥、昼夜温差大等气候方面带来的困难,去解决倒时差和转变饮食习惯等生活问题。但是比起那些“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戍边人,比起几十年如一日在新疆艰苦奋斗的边疆干部,我的付出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反而在这里收获的更多。无数扎根边疆的先辈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用青春与汗水浇灌这片土地,用真心真情筑起民族团结的铜墙铁壁。在这里我感受到新疆各族儿女的勤劳朴实和奔放热情,也亲眼见证了边疆干部的恪尽职守和无私奉献。当地干部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既要完成繁重的日常工作任务,又要面对全员带班值班备勤。他们的家虽近,但是一两个月不回家再平常不过,工作日加班、休息日无休是常态。我在这里很少听到抱怨,看到的是很多辛勤忙碌的身影,认真勤恳地工作着,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充实快乐地生活着。在这里有着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与人文环境,让我能换个视角重新审视自己,在交流交往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自我反省中磨练意志、克服浮躁,懂得坚守,在不断总结中积淀自己、提升能力。

都说“援疆会让人更加热爱生活更加感恩”,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在疆期间,每天结束繁忙的援疆工作后,少了家庭的其乐融融,多了单调的戍边生活,尤其夜深人静、万籁俱静,发现孤独和寂寞在不知不觉中悄悄袭来,对家人和亲友越发的思念。进疆后公公在今年9月体检中发现胃癌中晚期,手术后需要定期住院化疗,作为儿媳,我无法常回去探望照顾,婆婆和丈夫对我没有抱怨。母亲为了让我安心援疆,默默地辞了自己的工作在家专职帮我带两岁多的儿子,从不与我谈论她的艰辛,反而还常跟我说“专心做好工作,不要分心,孩子我们会带的好好的,你放心”,看到她日渐花白的头发和疲惫的神情,我深深的感到作为子女对父母的愧疚。每次电话、每次视频、每次分别,儿子的思念总是真情流露,常跟我说:“妈妈在新疆上班,我爱你,抱!”,虽然我不能陪伴他心中有所亏欠,但是我相信幼年的这段经历对他也是一种成长。离家援疆让我和家人对每次的相聚都格外珍惜,相互间多了体贴和理解。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关心慰问的电话与短信,或是亲朋好友,或是领导同事,有的已经很久没有碰面,此刻却被温暖着。援疆路上有这么多人牵挂着,我并不孤单。阿拉山口援疆工作队是温暖的大家庭,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援友们因为援疆相聚在一起,大家相互照顾、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真诚交流,同甘共苦,齐心协力,建立起珍贵的“援友情”。受援地的领导对我们援疆干部充分信任和看重,在全力支持援疆工作的同时,还为我们搭建平台,支持我们发挥个人特长,而且对我们的生活工作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领导的关心如春风细雨湿润了干燥的气候,如冬日暖阳温暖了孤寂的内心,让我们在千里之外感受到家的温暖。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与支持,感谢两地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给予我信心、力量和勇气,让我在援疆路上奋勇前行。

进疆前,我就在想:援疆,作为一名妇产科医师,我能做些什么,才不虚度时光,才不辜负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信任与期望呢?来疆前计划和朋友们在休息时间约着一起出去转转,好好领略一下新疆各地的美景,比如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之称的赛里木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喀纳斯湖等等。进疆投入工作后发现,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能够上岗的专职医生只有一位执业助理医师;虽然医院住院床位多,但住院患者少;急诊科基本没有抢救处理妇产科急危重病人的经验;妇产科科室的先进仪器不少,却没有人会用;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技术不认可,大部分病人都转到博乐治疗,医院成了一个中转站。而且这里不光医疗技术力量薄弱,很多基础工作都得从零抓起,急需我们做的专业工作太多太多。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工作时间,采取“师傅带徒弟,扶帮带教”的模式培养科室骨干,对带教学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从规范病历书写入手,再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医患沟通,从对疾病的理论认识到手术操作细节全面系统地进行讲解。多考虑如何降低手术风险,节约病人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让群众对医院的越来越认可。

在援疆的一年多时间里,遇到几位记忆深刻的患者。其中一位是家住铁二巷的孕妇,27岁,新婚头胎,孕19+5周初次到山口医院进行产检,发现血小板计数仅7×109/L(血小板计数正常值是100-300×109/L),患者孕前体检血小板值在正常范围,孕期近两月出现四肢皮肤淤点、牙龈出血。山口医院近六年从未接诊病情如此危重的孕妇。结合病史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考虑患者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此低的血小板计数可发生自发性的内脏出血,严重时可导致母儿死亡。患者及家属了解到病情的严重性后,十分害怕和不安。我在专业的角度告知疾病的后续诊疗及相关预后,大大的消除了他们的负面情绪。该患者为极高危孕妇,根据山口医院分级诊疗制度,患者转博州人民医院进一步检查,随后立即转诊至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告病危。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后要求回到阿拉山口市继续待产。因为妊娠继续,此孕妇的病情容易反复,若回山口继续待产,到分娩的5个月时间里母儿都存在很大的风险。医院领导与我沟通这位孕妇的情况,我想到我是来援疆的,不是来躲避风险的,患者回到山口,我们就必须最大程度的保障她的安全,完成好组织交予的阿拉山口孕产妇零死亡任务目标。我争取多方支持,主动全程严密追踪随访这位孕妇,互留手机号及微信号,随时保持联系,掌握该孕妇的病情动态,对其进行个性化产检并调整治疗药物。我与这位孕妇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待她足月时,复查血小板计数为67×109/L,因山口医院医疗设备局限(无全麻机和输血科),我主动联系博州人民医院产科主任乌剑利(援博专家),进行病例讨论,充分考虑分娩风险,确定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为了安抚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我自费去博州人民医院,在手术室里全程陪伴直至术后母婴平安返回病房。还有一位宫颈癌晚期的年轻女性患者,为她做治疗时了解到:以前当地医院妇产科是位男医生。前年她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时看到是男医生,觉得害羞很不好意思,就想着回家再等一等,结果一拖再拖,延误了病情,去年到上级医院找位女医生检查时已经是宫颈癌晚期,错失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现在病情预后极差,对生活质量也影响严重。医学是一门科学,面对癌症,我们仍束手无策。所以面对这位患者,我尽力去治疗,常常安慰她。她们的经历越发的让我想为山口的群众多做一些实事。我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微信群等多渠道,广泛深入宣传女性各个生理时期的保健知识,开展健康讲座、送医送药下乡活动,普及健康生活、营造健康环境,激发广大女性积极参与健康检查和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营造大卫生、大健康氛围,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年半的援疆岁月在忙忙碌碌中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接近尾声,内心突然很复杂,激动与平静相伴,喜悦与难受交织,留恋与不舍越来越浓。回首这一年多的援疆路,在风沙中前行,在寂寞中坚守,我收获了友谊、磨炼了意志、开阔了视野、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在接下来“收关”的日子里,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希望能多看几个病人,多带几个徒弟,更希望阿拉山口的医疗技术水平能在一批又一批援疆人的努力下快速发展,但求期满结束心中无悔。若干年回首援疆,和儿子说起这段援疆岁月,自己曾和援友们共同在新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打拼,那时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千里之外的山口群众做了一点事情,为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发展尽了一份力,这对他今后的人生规划也是一种启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岁月流淌中,不变的是我们的家国情怀,像天山雪松、戈壁红柳、大漠胡杨一样牢牢扎根新疆,心系新疆,忘却关山是远行,同心共筑民族情!


(作者:丁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