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祠村新生记

9日,阳新县木港镇漆祠村一派宁静。村委会门前桂树飘香,养殖合作社的兔子、山鸡撒腿欢跑,村民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村支书漆志国和几个年轻村干部正商量着,趁着好天气种点萝卜白菜。

村里要修路,不修路就没发展

在当村干部前,漆志国常年跑长途运输。作为老司机,他深知偏僻山村发展的瓶颈就是交通。

在他小时候的印象里,漆祠村离木港镇区有十几里路,蜿蜒曲折、坑坑洼洼。因为交通闭塞、人多地少,村民们为了活路,纷纷选择外出打工。

1984年,十八岁的漆志国到了福建,给一家瓷砖厂当货车司机。

上世纪90年代,他回村跑起了运输。村里的水泥路因常年累月被大货车碾压破损严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小轿车进不来,叫出租车,出价再高,司机都不愿意带人。

村里要修路,不修路就没发展,这成了村民们的夙愿。

通村土路3.7公里长,争取政策资金缺口太大。2018年4月,在上级部门和木港镇政府全力帮扶下,村里克服各种困难,新修了通村水泥路。

修路这件事深得民心,村民们知道资金缺口大,主动配合拆除路两旁的厕所、厨房。为修路,村里一共拆了29个厕所、厨房,没花一分钱。

2019年8月份,主干道全部竣工,整个路面宽度达到了11米,并申请通过省级四好公路。

要改变落后面貌,首先转变思想观念

修路解决了交通问题,一个地方要改变落后面貌,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靠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永远过不上好日子。

2017年,漆志国当选村支书后,就和班子成员酝酿“招商”计划。“招商”也就是招人,招有能力、有资金、懂市场、有渠道的能人。

当年9月,村里招到了第一个能人回村,在畈上组发展了一个白茶基地。两年过去了,白茶基地已发展到100亩,村里还成立了白茶合作社,带动7户贫困户20余人口脱贫。

在石垅组,村医漆龙艳办起了七彩山鸡养殖。如今,这个养殖场已经年产七彩山鸡8万只,吸纳村民就业20余人。

在上屋组,村里发展了野兔养殖场。养殖场负责人漆晓刚一直在武汉做服装生意。受村里的“召唤”,他怀抱建设家乡的情怀,选择回村搞项目。

“在板桥组,孙章文也搞了一家家兔养殖场。”漆志国说,孙章文是他同学,在福建搞建筑工程,今年他投资100多万元建好场子,目前就已经出了几批兔子,效益不错。

漆志国说,村里这几年绞尽脑汁让村里走出去的能人再回来,利用他们从商经验和头脑,发展一个项目,至少带动十几人就业,按一人一月2000元到3000元工资算,过些年,村民们都不用背井离乡出门打工了。

“能人+贫困户+村集体+政府部门”,村里的发展思路淳朴而又实际,效果明显。

未来几年,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

2011年到2014年,是村里比较困难的时期,与周边村差距越来越大。

那时,2000多人的村子交通落后、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来,光棍汉一抓一大把。

村里历史欠债多,村干部看到村民扎堆就绕道走,不为别的,害怕村民要债。

漆志国上任后,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头等大事抓,把提升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家庭收入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着眼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抓好各项政策落实。

两年来,村里克服各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基础建设力度。

2017年,村里筹集资金整险加固了11个山塘险库。

2017至2018年,村里投资100万元新建总长度5公里的通组公路;投资5万元拆旧加宽办公楼广场800平方米。

2018年,在县住建局和驻村工作队帮扶下,村里投入30万元,新建一栋面积为130平方米的现代化便民卫生室。

接着,720多平方米的标准蚕房建起来了;一栋功能齐全,交通方便的便民服务中心也拔地而起。

村里还从县水利局争取资金200万元,让全村430户家家用上安全水;老屋湾组建成一个新农村示范点。在漆志国的带领下,村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边建边筹,极大改变了村容村貌。

“产业支撑,谋划蓝图,漆祠村正在新生;而未来,村里将发生更大的转变。”漆志国说,未来几年,漆祠村将变成一个宜居宜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记者 田城 通讯员 柯贤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