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企改革 助力高质量发展(3) ——从管资产到运营资产 从招人到培养人

云上黄石报道(记者 张翔宇)9月26日早上8点多,黄石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研修班的53位学员,在北大西门内华表处合影留念。从一张张笑脸上可以看出,大家的学习状态渐入佳境,研修学习的阶段也愈发深入。

上午9点,在短暂的晨读之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张元鹏教授以《新时代国企高质量发展与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为课题,结合案例向学员们讲解了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如何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源。课堂上,张教授特别指出了地方投融资平台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是平台资产较为特殊,资产变现能力弱。表现为投融资分离,较多融资平台主要职能是融资,其在具体项目投入时还是原来政府的财政体系和职能部门推进实施,具体形成的资产,除高速公路等部分项目外,大多数并未直接体现在平台公司,只是在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流动资产科目反映。且较多的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量大,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长,大部分为社会公共服务产品,除少数房地产等收益好且见效快的项目外,市场变现能力较弱,单独处置难度较大。

二是平台缺乏独立的项目识别能力。转型前,融资平台的投资项目都是政府指定的,不必担忧投资对象有无,转型后,要求按照企业一样独立进行项目识别决策,实现“有投资就有回报”,实际难度很大。

三是缺乏应对一般经营风险的能力。脱离地方政府直接保护,进入竞争市场,融资平台和一般企业没有实质差别,但由于前期只是完成融资任务,其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建设不足,容易带来较大的损失。此外,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和相关经验。较多的融资平台公司除了在基建方面有一定的人才积累外,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适应市场竞争的人才队伍建设,阻碍了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指出问题是为了启发学员们,让大家认清形势。更重要的是要解答大家内心的疑惑,张教授又深入浅出的提出了几点改革思路。

一是准确进行市场转型定位。依据其自身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经验和资源积累优势,融资平台企业市场化转型目标定位,可以选择的方向是提高准经营性建设项目的筹措资金、资本再投能力;通过加强经营性和准经营性资产营运,盘活平台沉淀的国有资产,提高存量资产的经营效益,增加经济收入;以主体业务为依托,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经营性方向等方面。

二是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要通过优化资本结构、管理结构,完善管理机制和风控机制等方式,提升转型企业的市场发展能力。

三是要积极支持平台企业投融资模式创新。比如支持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或资产支持票、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等创新工具,为转型平台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经营活力。

投融资平台不做融资工具,提高经营能力,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这节课给学员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大家对深化国企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充满了信心。

改革不仅要有信心,更需要人才。当天下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新超,以《国有企业核心人才规划与培养》为课题向黄石的学员们授课。核心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核心和生力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开拓者和企业改革的推动者。核心人才以其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自身岗位上刻苦钻研、顽强拼搏、以身作则、争当表率,积极发挥自身所拥有的引领、示范作用。 

国企要善于培养、选拔人才,提高人才认识。对人才培养工作和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要提高认识,不能重使用,轻培养,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考虑人才和培养人才。 要完善人才队伍梯队建设,避免人才断档。 人才队伍结构要合理,人才资源分布不要失衡,人才数量要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要完善,真正建立起能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及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 

一天的学习,满满都是干货,学员们收获满满。


(作者:张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