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条卡、IC卡傻傻分不清?为你解读生活中的常用卡

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卡片,钱包里也塞满了如身份证、银行卡、会员卡、折扣卡等,通过特定的机器就可以读取卡片上的存储的信息。其中,身份证记录了身份信息,银行卡包含了账号信息,会员卡则包含了购物消费等信息。那么,这些卡片是如何分类的?又是如何记录信息的?生活中使用磁卡该注意些什么,来防止磁卡信息丢失呢?

卡片主要分为磁条卡和芯片卡。磁条卡利用磁性材料记录信息,磁条卡在卡片背面一般会有黑色长条,如超市积分会员卡等。磁条卡的主要优点在于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但是,磁条卡也存在容易磨损和被其它磁场干扰,产生消磁现象从而导致无法使用的缺陷。

芯片卡又叫IC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接触式芯片卡,还有一种是非接触式芯片卡。接触式芯片卡的卡片表面存在芯片,如社保卡、银行卡等;非接触式芯片卡的外观与常规卡并无区别,但芯片不可见,如身份证、交通卡等。芯片卡外形与磁卡相似,相比于磁条卡,芯片卡具有安全保密性好、不容易被复制的优点,并且芯片卡具有更多更加便捷的功能,如非接触式芯片卡可以实现闪付功能,大大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一些芯片卡还可以制作成各种式样,相比普通磁条卡,具有更时尚的外形。此外,芯片卡上的信息能够被读取、修改、擦除,并且具有较长的存储时间,其缺点在于价格相对较高。

磁条卡的存储介质是由一层磁性材料构成的,这种磁性材料粘合在卡片底座上,当要记录信息在银行卡上时,银行卡的磁条与记录头相接触,磁条以一定的速度移动,将要记录的信息以电流的形式施加到记录头的线圈上,在电流的作用下,磁性材料会留下与电流变化相对应的磁化量,从而将数据存储在卡片上。相反,读卡器在读取磁条卡时,磁性材料中不同的磁化量,会在读卡器中产生不同的感应电压,并最终输出记录的信息。因此,在日常使用中,磁卡应尽量远离磁铁或强磁场,外部强磁场会改变磁性材料的剩余磁量,使磁条卡被磁化,导致信息丢失。

卡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无论是磁条卡还是芯片卡,都应该正确存放、合理使用,从而防止信息的丢失。

本文由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专业副教授张忠宝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