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市产业强市 传递“绿色黄石”新名片

10月25日下午,湖北“互联网转型和发展论坛”在东楚传媒大厦举行,省内网络新媒体代表们围桌论道,探讨互联网转型和发展新方向。

黄石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胡勇政对远道而来的网络新媒体代表们表示欢迎,他说,黄石有深厚的工业传统,但在新形势下,依然坚决选择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新方向,园博园就是生态转型的典型符号,代表了黄石推进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决心、信心和雄心。为推进、改造、提升黄石传统产业,黄石企业也在积极融入和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而在新闻舆论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时俱进做好互联网转型,都是有利于黄石的建设和社会发展的。

会上,武汉光谷无限营销机构CEO 博士余丹做了《我就是发光体——湖北网络新媒体黄石生态园博行》的精彩演讲。通过对影响力和销售力、内容与渠道相互关系的分析,余丹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内容与渠道的剥离、独立,带来了自媒体的兴起。通过自然人与社会人、新媒体与新全媒体的关系理论剖析,余丹分析了新媒体发展趋势,并认为,如何用新媒体推动地市级城市发展,可以用上新思路、新模式和新结合。

对于黄石和园博会的印象,湖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蔡藻鲜说,黄石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一直跟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近年来,黄石一直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城市绿色发展理念,走生态转型之路。其中,园博园就是了解黄石生态转型的一扇重要窗口。这也让世人看到了黄石人民团结拼搏、勤奋辛劳的品质以及让城市旧貌换新颜的决心。

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发展,蔡藻鲜强调,新媒体的从业人员是新媒体产品的生产者和制造者,要用大众欢迎的语言和方式传播社会正能量。希望黄石媒体人与其他地方城市新媒体多进行合作交流与技术探讨,利用网络将“绿色黄石”这张名片传递出去。

论坛由市政协副主席、知联会会长方东明主持,黄石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李金洲出席论坛活动。

论坛嘉宾发言精选>>

浅阅读时代  更应多深思

湖北省知联会网络界人士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广播电台总台高级主管卢纲:

这次来黄石给我的感觉是耳目一新、震撼人心的。去园博的路上干净整齐,园博已经成为黄石的名片、黄石的样板工程、黄石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宣言书,为我们讲述一个绿色、清晰的黄石故事,提供了好的素材。

自媒体是把“双刃剑”,保护和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到,如今自媒体信息大增,权威信息不够;内容过剩,但是优质资源不多;互动很频繁,但是却静不下来;浅读成风,深读却很难得。

做媒体,就要有媒体责任,就应该注重政治素养、媒体素养和文化修养,保持头脑在这个浅阅读时代获取更多地信息,同时有深的阅读,最好读点哲学,对待事情有多面的思考。

发挥新媒体及时性和多面性

凤凰网湖北频道总裁兼总编辑刘芮言:

七八年前来过黄石,现在在此来黄,感觉变化非常大,黄石变得越来越美,有不少的好故事可以去发掘。

网络媒体,有着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新媒体有它的及时性和多面性,他可以用多维度多种形式去展现。这次凤凰网来到黄石园博园,回去也会结合黄石园博园的特点进行报道。

接下来,也会多加关注黄石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被互联网驾驭  还是驾驭互联网

腾讯大楚网副总编辑彭骥:

这次来黄石参观园博园,我看到了黄石的工业、文化和生态之美,同时让我想到了之前去过的美国中部城市——辛辛那提,一座工业之城变成碧水蓝天的城市。

我从事互联网工作8年,今天提出一点反思和批判。

我们是被互联网驾驭还是驾驭互联网。今天走在园博园里,看着绿水青山和美丽的花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叹这才是人享受生活的一种状态。但我平时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几乎都是在互联网上,不停地被互联网裹挟着向前走。

在全国都在谈论互联网的时候,我谈三点我的思考:第一,用人文精神引领互联网潮流;第二,用产品的思维驾驭互联网发展趋势;第三,用发展的观点夯实互联网的物质基础。简单来说就是思考,互联网的精神内核和物质基础在哪里?

全媒体全方位报道园博盛会

东楚晚报副总编辑刘真:

近年来,东楚晚报加大了新媒体建设力度。随着2016年4月东楚风S手机新闻客户端上线,目前东楚晚报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模式。目前,东楚晚报微信公众号拥有粉丝15万+,东楚风S装机量近8万户。

如今学好用好新媒体、讲好黄石故事,已成大势所趋。首届湖北省(黄石)园博会暨矿博会的报道过程中,我们在充分发挥各媒体特点与优势宣传园博的同时,格外重视新媒体在信息及时发布、热点话题引导、互动便民服务等方面的突出作用。除了常规的图文推送、专题设置外,我们还推出了三期新媒体特刊、十二场直播、五个H5、五期新闻短视频、一部沙画、一部动画等多种形态的新媒体作品。不完全统计,东楚晚报新媒体园博报道阅读人数超过50万人次、点赞超10万次。

发展新媒体,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扩大粉丝占有量与留存度,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渠道优势与黄石故事的内容优势形成互补、相互催化,以及增强业界联合的力量上,需要同仁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