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七夕|穿越时空 看看古人如何过七夕

云上黄石报道 满大街的玫瑰提醒了我们,今日七夕。因为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原本以少女乞巧为传统的七夕节,逐渐被多情的中国人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其实在古代七夕节并不是情人节哦~下面小编带你穿越到古代,去看看那时的七夕节。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农历七月七,更被古人当作女子的节日。是古代姑娘们穿针乞巧、祈愿祷福的日子,古人的七夕活动相当丰富,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乞巧”是七夕节的重头戏据传,织女是个劳动巧手,所以在七夕这天,历代妇女都要向织女乞巧,希望学到好的技艺。南朝梁代宗懔撰在《荆楚岁时记》写道:“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乞巧。有喜子网瓜上,则以为符应。”可见南北朝时七夕乞巧已很盛行,祭拜双星、月下穿针、蜘蛛网丝等成为主要习俗。

穿针乞巧始于汉,流于后世。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里就有提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喜蛛应巧

这也是古代民间流行的乞巧方式,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中国民间亦效之”。

归宁

织女感情被破坏的传说让人联想到女儿出嫁后的委屈,于是这一天成了古代新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民间父母对于新嫁出去的闺女,每到七月初七要接回家来,寓意是要保护女儿和女婿的幸福生活。

晒书晒衣

晒书、晒衣是七夕节一个颇具特色的习俗。《玉烛宝典·七月孟秋第七》引东汉学者崔寔所著《四民月令》记载:“四日,命治麹室,具簿持槌,取净艾;六日,馔,治五谷磨具;七日遂作麹及磨。是日也,可合蓝丸及蜀柒丸,曝经书及衣裳,作干糗,采蕙耳也。”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作者:新华网)